施工企业招投标阶段的报价控制技巧
刘勇
陇南市龙江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武都 746000
0.引言
近年来,建筑业产值增速逐步放缓,在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与技术革新的多重影响下,行业呈现复杂多元的发展态势。尽管整体规模仍在扩大,但企业普遍面临利润率下滑、竞争加剧等挑战。因此,施工方在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已逐渐从“粗放式低价竞标”转向“精细化成本管理”。实现该阶段的精准造价控制,已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盈利的重要课题。
1.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确定合理利润空间
通过准确的造价控制,施工单位可结合自身成本与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投标报价。报价过高可能错失中标机会,报价过低则可能导致亏损。只有在招投标阶段做好造价控制,才能确保中标后获得合理利润,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投标前对项目造价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施工单位明确成本构成与资金需求,从而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例如,若拟投标项目位于A 区域,而投标人在该区域有即将完工的在建项目,则可平移工程设备和技术人员,避免资源闲置或不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3 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建筑业增速放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合理的造价控制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具竞争力的投标方案。通过优化施工组织、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强施工管理,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出更有竞争力的报价,从而提高中标概率,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
2.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投标前的市场调研
应详细调研项目建设规模、技术要求、工期质量要求及宏观政策变化等因素,可运用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分析法识别机会与威胁,以制定更契合招标人需求的技术方案。例如,某些招标人对工期有特殊要求,或青睐特定专业技术。通过深入调研客户痛点,在投标方案中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可增强方案吸引力。例如,在群星广场项目中,通过调研客户背景、期望与关系网络,准确把握其需求,运用 BIM 技术提出提前竣工的方案,最终成功中标。同时,应调研同类项目的中标价格区间,结合企业自身成本制定合理且有竞争力的报价,避免因报价过高或过低影响中标与利润。
2.2 图纸清单准确性核查
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尽管招标人对清单准确性负责,但投标人仍应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数量进行核对。如发现错漏或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应及时提出异议并要求澄清,或申请追加费用。若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应在清单中明确“暂定工程量”或“暂定价格”,以保障自身权益。招标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承发包双方应共同核实与确认。
2.3 竞争对手分析研究
应深入了解竞争对手情况,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和 SWOT 分析,比较优劣势并制定相应投标策略与报价技巧。例如,分析竞争对手常投项目类型、行业声誉、区域关系网络、报价习惯与技术特点等。若对手常采取低价策略,本企业可在适当降低报价的同时,突出技术与服务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
2.4 重视招标信息发布
投标人应密切关注招标文件出售、现场勘察、标前会议、澄清或修改等信息,遵循提前介入原则,把握重要时间节点与截止期限,避免因准备不充分或未能充分展示实力而错失机会。
2.5 合同签订的合规性
应根据约定进行谈判,争取主动权,避免过于保守或激进。不得签订违背招投标实质性内容的合同。合同条款应明确合同价、工期、质量、工程款支付条件、竣工验收、质量保证期与违约责任等内容,避免出现招标文件未约定的技术、商务及风险条款。
3.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报价技巧
企业应依据发展战略与经营状况,研判自身优劣势与竞争环境,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报价策略,如生存型、竞争型、开发型或盈利型策略,并可组合运用多种报价技巧。
3.1 不平衡报价法
在保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分项或单位工程报价,以最大化结算利润。例如,对早期收款项目(如安全文明施工费、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等)可适当提高报价;对后期收款项目(如装修、机电安装工程等)可适当降低报价。对预计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项目报高价,对可能减少的项目报低价,从而在结算时获取更多利润。
3.2 多方案报价法
在招标文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先按原条件报价,再提供附加说明的替代方案,指明若某些工程变更,报价可降低幅度,从而以更具吸引力的总价提高中标机会。需提前明确招标人是否接受多方案报价及相应评审标准。
3.3 增加建议方案
若招标文件允许,可组织专业团队设计更优方案以吸引招标人。但须同时按原方案报价以满足实质性响应要求。建议方案应基于投标人实践经验,实现双方共赢。
3.4 争取评标加分
对技术复杂或采用特殊技术的项目,若招标人设定了技术指标作为评审项,投标人可提供优于规定的指标值以获得加分。但需注意,技术提升常伴随成本增加,若报价上涨部分超过加分带来的优势,则不宜采用此策略。
3.5 先亏后盈法
适用于分期建设且后续标段中标可能性较大的项目。在第一期工程中少计利润以争取中标,凭借第一期建立的临时设施、经验和信誉,在第二期工程中标后分摊间接费用,实现整体利润平衡。需注意若第一期亏损而第二期未中标或条件苛刻,将带来较大风险。
3.6 突然降价法
这是一种迷惑竞争对手的策略。在投标过程中故意报高价以显示兴趣不大,在截止前突然降价,使竞争对手措手不及。需注意报价保密性与时机把握。
4.结论与展望
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争取评标加分、先亏后盈法及突然降价法等策略各具特点与适用场景。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与项目特点,在符合法律法规与招标文件要求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以提升投标竞争力,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中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报告(2021)[R]. 北京: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2021。
(补充)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中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报告(2023)[R].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3。
[2] 尹贻林. 工程造价管理[M]. 第 3 版.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20。
[3] 丛培经. 工程项目管理[M]. 第 5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4]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陈小悦,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