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中红色文化的渗透及实践路径
冷亚军
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213138
引言:
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促进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班级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基本课程,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主要现场。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渗透红色文化系统,既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又有助于文化内涵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地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的总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它以坚定理想信念、崇高革命精神、强烈家国情怀为核心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小学德育中,红色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集体观念和责任担当,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价值导向明确、情感感染力强和实践教育性突出,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深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红色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一)红色文化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班级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注入红色文化可以使他们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奋进的精神动力。通过叙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班级制定的“红色誓词”以及树立的“红旗榜样”等多种方式,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信仰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以某小学二年级实施的“学习雷锋同志”活动为案例,学生们通过观赏电影《雷锋的故事》、制作手抄报和分享学习心得来进行交流,确立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进而在班级中营造了团结友善、甘于奉献的核心精神氛围。
(二)红色文化与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文明习惯等。红色文化注重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对班级行为管理具有强大的价值支持。通过“红色行为规范养成月活动”活动和建立“文明先锋岗”, 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实践革命精神。以某小学四年级为例,他们实施了“与英雄们保持一致,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的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每日调整校服、清洁值日、协助同学,并为他们评选出“红色的小卫士”的荣誉称号。这一活动不但使学生行为得到规范,而且使班级形成学习先进,争当表率的积极氛围。
(三)红色文化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由环境布置、视觉元素和文化展示构成,它是红色文化的外在重要媒介。在课堂布置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比如设“红色角落”, 布置红色主题墙,贴革命人物画像,陈列红色读书卡等等,以营造强烈的爱国氛围。以某所小学的五年级“红色文化走进课堂”项目为背景,教师与学生合作设计了如“红星榜”和“红色足迹”学习墙等工具,旨在将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红色精神的道德教育场所,学生耳濡目染,促进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培养,真正达到“润物无声”之教育效果。
三、红色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教学中的红色文化渗透
将红色文化有效而又深刻地融入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对于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德育功能的实现,具有关键性意义。例如,语文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认真选择《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这类红色主题明显的经典课文,来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写作与情境模拟表演相结合的多种学习形式,有效地唤起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情感共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精神的滋养[1]。在数学课程上,教师可以巧用画“红军长征路线图等”这样的相关练习,既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又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以无形之中加强课程内容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知识和品德同步增长。比如,某校巧妙组织语文课堂“讲述红色故事”这一特色活动,让学生作为“小小讲解员”, 生动形象地讲一讲他们所熟悉的红色英雄,课堂内氛围活跃、学生情感表达诚挚感人,德育目标也在此过程中有效、高效地实施,育人成效显著。
(二)班级活动中的红色文化实践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红色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通过举办如“唱红歌的游戏”“我给英雄画像”和“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我们不仅加强了班级之间的凝聚力,还让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中传承红色基因[2]。以一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主题绘画展为例,学生围绕抗战英雄、科学家、抗疫先锋等主题创作画作,并进行讲解和展示,在强化表达能力中加深爱国主义意识,并在活动中评选出“红色的小画家”进行激励,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三)校园环境中的红色文化营造
校园环境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依托,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元素延伸至各个角落,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沉浸式”教育。可通过走廊安排红色文化长廊、校园广播设置红色栏目、举办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形式,加强氛围建设。例如,学校可以创设“红色的记忆走廊”, 展示红军长征图文展、革命诗词抄作以及师生“红色的故事分享板”等,让学生在日常的课间及活动时间受到陶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意识。
(四)家校合作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家庭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延伸场域,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共读红色经典,分享红色故事等形式促进家庭红色教育的进一步践行 [3]。例如,在“红色家风传承月活动”活动中,组织了“爷爷讲故事”的环节,邀请家长分享家中红色人物的故事或家族传统的事迹,学生们既聆听故事又写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密切亲子关系,同时增强红色文化生活化传承成效,达到德育向家庭场域拓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负载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革命先烈们的高尚信念,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资源。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继承革命传统精神,更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今后,要从制度保障、资源整合以及师资培训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真正让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铸牢理想信念之根,助推新时代育人目标之实。
参考文献:
[1] 田长青 . 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 [J]. 教育界,2024,(25):20-22.
[2] 陈桂丽 .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J]. 天津教育,2024,(30):34-36.
[3] 李敏敏 . 班级文化建设视角下 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J]. 家长,2024,(1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