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上肢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

杨柳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甲乳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一类占位性病变,最新报道显示,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其新发和死亡病例与几年前相比有所上升,已成为我国一类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对于乳腺癌患者,如果早期接受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可以降低乳房及周围组织的复发风险。然而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普遍报道其发生率在 20-40% ,淋巴水肿一旦发生,不容易处理,不仅影响患肢形态改变,还会影响基本功能[2]。有学者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病因,与淋巴结清扫、术后局部化疗和不良方式有关,需要运用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水肿程度,提高肢体功能。临床上,还没有针对上肢淋巴水肿的特效药,现有的治疗措施只能缓解,无法彻底治愈。现阶段康复训练是针对功能障碍的主要方式,接受早期干预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3]。本文旨在探讨上肢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病例纳入及干预分析

1.1 病例纳入标准

本文严格按照医学伦理学中标准,总计纳入进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参与女性76 例,全部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所有参与者进行评定与分析,符合下列指征。其纳入指征:1)符合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接受相关康复训练,>18 岁;2)所有参与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晓,签订知情协议书,自愿参与;3)评定术后状态: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认知正常,有自主沟通与交流能力。其排除指征:1)有其他肿瘤疾病、既往放化疗史以及上肢骨折、肌肉或神经损伤;2)由于肾脏、药物、心脏疾病等引发水肿;3)存在肢体残疾,或认知障碍、言语障碍;4)处于妊娠或哺乳;5)依从性欠佳、精神状态不稳定等无法配合此次研究;6)明确表示拒绝参与。

对照组38 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54.62±7.15 )岁,观察组38 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19±7.23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 ,P>0.05)

1.2 干预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予以上肢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松肩运动,取站立位,保持患侧手臂下垂,肩部发力,围绕肩关节呈 360 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20 次;(2)爬墙运动,正面身体紧贴墙壁,患侧肢体自下而上爬,直至最高耐受度,保持5-10s,放松双上肢,重复进行 10 次;(3)侧推拉运动,双上臂平举,与肩平齐,健侧手拉住患侧手,反复牵拉,重复 20 次;(4)拉伸运动,取站立位,健侧手拉住患侧手,缓慢抬起超出头顶,然后双手展开、放松,重复20 次;(5)扩胸运动,双上臂平举,与肩平齐,向两侧扩展,重复20 次;(6)环绕运动,双上肢交叉于腹部,健侧握住患侧,从健侧-患侧环绕,举过头顶,交替进行,重复20 次。每日 1 次[4]。

1.3 观察指标:评价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1.3.1 上肢恢复情况:采用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 包括上肢活动情况及上肢不适情况,共30 个条目,采用 1~5 分评分法,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被测试者的上肢功能障碍越严重。

1.3.2 采用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5],共5 个维度、36 个条目,采用 0~4 分计分法,总分0~144 分,评分与被测试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6 统计处理与分析

录入并使用 SPSS 26.0 统计处理与分析。DASH 和 FACT-B 评分的比较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干预后上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 表 1 两组 DASH 和 FACT-B 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对于本病,首选措施为手术切除治疗,显著延长了生存期限。然而由于手术范围较广,对淋巴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影响淋巴回流,导致淋巴水肿的发生。同时,手术过程中还可能对患者的胸大肌、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等造成损伤,术后极易发生上肢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降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6]。

上肢康复方案通过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配合度,鼓励患者进行上肢及肩部的功能锻炼,以增强上肢及肩部的血液循环及功能,提高其手术适应性,减少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术后早期,未拔除引流管的阶段,以手部、腕部和肘部的康复锻炼为主,辅以肩颈部小范围、低强度的康复训练,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减少皮下积液,帮助皮瓣修复,同时避免较大幅度的活动造成皮下出血或引起患肢损伤。拔除引流管后,增加肩关节运动、上肢运动和全身运动,以防发生患肢瘢痕黏连,加速上肢及肩部、腋下及颈部的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增强上肢肌力和活动度[7]。

综上所述,本文将上肢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可有效提高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宇,郭仁德.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2):196-197.

[2]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淋巴水肿治疗学组.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 年版)[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21,17(6):457-461.

[3]李佶航,樊靖,覃耐迪,等. 康复操联合信息支持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结水肿患者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2020,10(9):191-192.

[4]陈慧,杨慧芬,孔红武.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80-83

[5] 万崇华,张冬梅,汤学良,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298-300

[6] 胡广杰,马晓青,付晓红,等.早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2,20(23):2462-2464

[7] 林亚玮.乳腺癌手术患者康复锻炼方案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