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徐坚
广西柳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545001
引言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依靠知识传授,还需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以 “人体内废物排出” 为例,它为学生搭建了生物学原理与实际应用的衔接桥梁。通过深度挖掘该课题的教学潜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及当前问题分析
(一)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开展人体废物排出课题学习对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益,也能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理解复杂的生理机制,学生可锻炼逻辑思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物学视角审视生活议题 [1]。此外,对排泄系统的学习跨越学科界限,带动学生知识整合与应用,促进数据处理与逻辑思辨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的是,此课题也增强学生在健康与环保方面的认知,引导他们认识到废物排出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存在紧密关联,激发他们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责任担当。
(二)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物课堂教学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为过度侧重知识传授,未将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教师讲解多依赖课本,讲解未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机会的缺失,未能构建系统完善的科学观念。此外,实践环节缺乏,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对实践能力提升形成限制。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依靠期中期末考试对记忆性知识进行考查,未全面评价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等多维度能力。这类问题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形成制约,影响其全面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措施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为克服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用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进行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这一课题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探究性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借助这些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其实验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自主探究,逐步培养其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二)课堂探究与实践活动结合
生物学学习需要大量实验及实践活动支撑。在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这一课题中,教师可设计简便易行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探究排泄过程的相关知识 [2]。例如:学生可通过模拟肾脏结构,掌握尿液形成的原理。这样的实验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也能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开展,学生可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形成深刻且持久的知识认知。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为实现更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教师宜采用多样化评价手段,全方位考察学生的多维能力。除传统笔试评估方式外,教师可借助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撰写、项目作业完成等形式,多维度评价学生在生物学探究中的表现情况。例如:在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课题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完成课题报告或进行小组汇报展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合理考查学生在合作、创新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素养表现,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初中生物课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策略
在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分析与实践行为,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通过互动提问导入新课题:“每天排出的尿液形成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身体要排出这些废物?”,学生们竞相发表看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应总结排泄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探究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 [3]。接下来,教师利用简易的示意图,介绍肾脏、膀胱、尿道等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并且对尿液形成的整个过程作出解释:肾小球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如何实现水分的重吸收,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模拟肾脏”。学生分组使用海绵、过滤纸和食盐水模拟肾脏的过滤作用,观察不同浓度液体的变化。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鼓励学生思考“不同浓度的液体对过滤效果有什么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尿液形成的基本原理。在课堂互动中,学生提出了“如果肾脏受损,尿液的形成会受到什么影响?”的问题,教师进一步讲解肾脏疾病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与健康的关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人体废物排出”的课题展示。每个小组负责展示自己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用PPT 呈现实验数据和结论。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表1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既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与创新优化,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上精心设计。在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这一课的教学中,将探究性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教学模式与评价手段,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为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少娜.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初探[J]. 2024.
[2] 何清英 .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以 "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 为例 [J]. 中学生物学 , 2019, 35(10):3.
[3] 周锋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J]. 中学科技 ,2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