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和一周反馈的有效结合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高敏
东胜区康和丽舍幼儿园
3-6岁是儿童发展最为迅速时期,但幼儿在此时期心理生理发展不平衡,经验能力不足,他们的家庭情况、接受教育程度、父母教育程度不同,而且行为习惯也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的综合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与引导水平,幼儿在园的一日情况教师经过认真观察和记录,有针对性的开展家访工作,以下是我在家访活动中记录的几个典型案例:
因为是小班的家长和幼儿,幼儿在入园后有短暂或者较长时间的分离焦虑,表现为哭、什么都不做、情绪低落、发烧等,家长同样也伴有轻微或者严重的分离焦虑,在刚入园 3-4 周时个别家长仍然会无时无刻的发微信、打电话询问幼儿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进行了一周多次家访工作,并且对于家长的询问有问必答,已解除家长对孩子的担忧,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
案例一:班级里有一个分离焦虑特别严重的小朋友,从刚入园开始哭、到后来什么都不做,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只要爸爸将他送到幼儿园他就大声地哭,希望能挽回爸爸,他的爸爸每次离开时特别不放心,发短信询问我,打电话询问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主动与他的爸爸进行了家访活动,第一次家访活动我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原来孩子是奶奶爷爷一手带大的,本来就与爸爸妈妈待的时间较少,现在好不容易和妈妈爸爸在一起,他还没有与家人亲近足够就被送到幼儿园,分离焦虑显而易见。第一次家访我和他的爸爸沟通多鼓励他,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希望能天天见到他。第二次家访是同一周的星期四,他仍然在哭,我和他的爸爸沟通后决定帮助他学习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鼓励他在班级交朋友,并鼓励他的爸爸在下班后带他出去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帮助他转移注意力。针对他的情况我与他爸爸频繁进行家访,两个月后,他开始和班级的新朋友进行班级游戏,并主动和爸爸在接园和送园时说再见。家访工作对于家长和孩子的改变真的有目共睹。我在平时的接送园中也发现他的爸爸总是处于不敢放手的状态,这样对于他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家访工作时我们也进行了沟通,直至现在,他的爸爸在教育方法方面有了特别大的进步。
案例二:班级另外一个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孩子,他的表现是典型的情绪低落,只要来到幼儿园门口,头就低低的不想说话,我在入园一个月的时候观察他,发现他总是一个人玩耍,不爱交朋友,我与他交谈过几次,其实他还是很想和别人聊天,首先他的妈妈分离焦虑也很严重,每天回家以后会拿质疑的态度询问孩子,孩子回答后她就赶紧发微信开始询问老师,因为我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家长有可能也有分离焦虑的情况,只要是她发来微信或者打来电话,我都一一耐心的回复,家访工作不止是来园家访,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电子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几乎第一个学期是每天都能接到她的电话或者微信,我也会耐心答复并积极帮助她想办法,渐渐地,她终于对孩子肯放手了,我和她进行了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是我了解孩子的家访,孩子总是很孤僻,没有朋友,这也是他不愿意来幼儿园的原因之一,没有伙伴愿意与他玩,与他的妈妈交流后了解到原来孩子总是与家人搬家换环境,孩子的身心不适应,偶尔有朋友却不是长久的朋友,久而久之,他就与同龄孩子格格不入,因为他总是和他的家人(成年人)在一起。教师通过沟通决定帮助他找朋友,可是到了后期教师又发现他想和别的小朋友玩,不明白怎么才能邀请别人,这个时候他会用推、揪头发、扯衣服等动作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他不会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一种表现,教师针对顾他这样的情况又进行了家访,到目前为止,他妈妈的家访时间不低于30 次。
以上的典型案例情景突出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教师针对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解决问题,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幼儿,帮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集体。但是在这样的家访工作中教师发现了一个弊端,有的家长工作特别忙就不会频繁的来园进行家访家园联系无缝对接。
家访工作的坚持和家访工作的耐心让我对家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家长工作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基础,是保障,只有让家长放心,让家长从内心接受,他才会接受作为教师的方法和教育观念。
一、家访工作一定要有目的性
家访工作是针对家园之间相互了解,帮助幼儿共同成长的纽带和桥梁,家访工作的实施对于后期开展家长工作有莫大的帮助,幼儿正处于人生的懵懂期,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社会的认识也不具备完全的判断能力,这个时候的幼儿就像小苗一样,通过后期的纠正他可以长得更大、更茂盛。家访工作的访谈内容一定要有目的性,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目的性的纠正,有目的性的培养。
二、家访工作一定要及时
家访工作是教师与家长针对幼儿发展共同进行的辅助措施,在观察幼儿记录幼儿的同时进行家访工作一定要及时,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及早纠正,幼儿的发展特别快,每一个时期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如果你没有抓住及时教育,很可能影响孩子一时、一周、一个月、一辈子,所以家访工作一定要及时。
三、家访工作一定要细致,并要有连续性。
家访工作是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时间进行观察、了解和沟通的,对于家长无论是来园家访还是微信等电子家访,教师都要耐心回复,并针对幼儿的问题共同探讨,拿我们的专业性与家长的育儿经验结合后对于幼儿的帮助一定特别大。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家访一定要有连续性,要持续观察幼儿通过家访、家园联系有无改变,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沟通,帮助幼儿定性。
四、家访工作与一周反馈结合后的家园无缝联系
家访工作固然可以让家长、教师帮助幼儿健康发展,但家访工作也要看家长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进行一周反馈可以让家长在家访的基础上综合了解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指南》
[2]《 幼 儿 园 教 育 指 导 纲 要( 试 行 )》( 中 央 教 育 部2001. 8. 15)
[3](美)卡洛琳• 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