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动分析的水泵电机运行健康评估方法研究
肖诣翀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引言
水泵电机在工业生产与民生领域应用广泛,其运行状态对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影响显著。长期运行中,机械磨损、电气故障等易导致性能退化,若未及时察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振动信号包含丰富的设备状态信息,基于振动分析的健康评估方法因实时性和灵敏度优势,成为设备监测的重要方式。
一、水泵电机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方法
1.1 振动信号采集方案设计
振动信号采集是健康评估的基础环节,需结合水泵电机的结构特点确定合理方案。首先要考虑传感器的选型,根据电机运行时的振动频率范围和振幅特性,选择合适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的振动传感器。其次是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需避开非关键振动区域,优先选择电机轴承座、机壳等振动信号传递直接的部位,确保采集信号的有效性。同时,要确定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长,采样频率需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避免信号混叠,采样时长则根据电机运行周期合理设置,以捕捉完整的振动特征。
1.2 振动信号预处理技术研究
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往往包含各种干扰噪声,需通过预处理技术提高信号质量。预处理首先进行信号滤波,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去除工频干扰、高频噪声等无关成分,保留与设备状态相关的有效信号。其次是信号平滑处理,针对信号中的突变干扰,运用移动平均、小波阈值去噪等方法减少信号波动,使信号趋势更清晰。对于信号中的缺失值和异常值,需进行合理的填补和修正,避免影响后续分析。同时,还可对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不同工况下信号幅值差异带来的影响,使处理后的信号更具可比性,为后续特征提取奠定良好基础。
1.3 振动特征参数提取方法优化
特征参数提取是从振动信号中获取设备状态信息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和时频域特征。时域特征如峰值、均值、方差等能反映信号的整体幅值特性;频域特征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可揭示信号中的频率成分,识别设备的特定故障频率;时频域特征结合了时域和频域的优势,能捕捉非平稳信号的动态变化。在提取过程中,需优化特征选择方法,剔除冗余特征和不敏感特征,保留对设备状态变化敏感的有效特征。通过特征降维技术减少特征维度,提高后续模型的运算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提取的特征参数能有效表征水泵电机的运行状态。
二、基于振动特征的健康评估模型构建
2.1 健康状态特征指标体系建立
健康状态特征指标体系是评估模型的基础,需涵盖能反映水泵电机运行状态的各类指标。首先根据电机的常见故障类型,如轴承故障、转子不平衡、定子故障等,确定对应的特征指标。指标体系应包括基础性能指标,如振动幅值、频率偏差等,以及故障敏感指标,如特定频率成分的幅值变化、谐波含量等。同时,要考虑不同运行工况对指标的影响,建立工况修正机制,使指标在不同负载、转速下具有一致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明确不同指标在评估中的重要程度,构建一个全面、科学的健康状态特征指标体系。
2.2 智能算法在评估模型中的应用
智能算法为健康评估模型提供了高效的分析工具,可实现对复杂振动特征的模式识别。常用的智能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支持向量机适用于小样本数据,能在高维特征空间中构建分类超平面,实现对电机健康状态的准确分类;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通过多层神经元的协同作用,可学习振动特征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随机森林通过多棵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提高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在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智能算法,优化算法参数,如神经网络的层数、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等,确保算法能有效挖掘振动特征中的健康信息。
2.3 模型参数自适应调整机制设计
模型参数的适应性直接影响评估模型的长期有效性,需设计合理的自适应调整机制。随着水泵电机运行时间的增加和工况的变化,模型的输入特征分布可能发生改变,固定参数的模型易出现评估偏差。自适应调整机制通过实时监测模型的评估结果,当发现评估误差超过阈值时,自动触发参数调整流程。可采用在线学习方法,利用新采集的运行数据不断更新模型参数,使模型能适应设备状态的动态变化。同时,建立参数调整的约束条件,避免参数过度调整导致模型不稳定,确保模型在不同运行阶段都能保持较高的评估准确性。
三、健康评估方法的验证与优化
3.1 实验平台搭建与数据获取
实验平台搭建是验证评估方法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需模拟水泵电机的实际运行环境。平台应包括水泵电机本体、加载装置、振动采集系统和数据存储设备等。根据电机的额定参数设置运行工况,如不同的负载等级、转速等,覆盖常见的运行条件。在平台上设置典型故障模拟装置,如可人为制造轴承磨损、转子偏心等故障状态,获取不同健康状态下的振动数据。数据获取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采集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标注,明确对应电机的健康状态和故障类型,为后续的方法验证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3.2 评估方法准确性验证
准确性验证是检验评估方法性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比评估结果与实际状态来实现。将实验平台获取的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对构建的评估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测试集验证模型的评估效果。采用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评价指标衡量模型对不同健康状态的识别能力,重点分析模型对早期故障的预警准确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减少随机因素对验证结果的影响,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对比不同参数设置下模型的评估性能,找出影响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的方法优化提供依据。
3.3 方法实用性与鲁棒性优化
实用性与鲁棒性优化旨在提高评估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实用性优化主要考虑方法的运算效率,简化模型结构,减少计算复杂度,使方法能在实际工程中实现实时评估。优化数据预处理流程,缩短处理时间,确保方法能快速响应设备状态变化。鲁棒性优化则针对实际运行中的干扰因素,如传感器噪声、工况波动等,通过增加抗干扰模块、优化特征选择等方式,提高方法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测试实验,验证方法的抗干扰能力,不断调整优化策略,使评估方法能适应各种实际运行场景,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鲁棒性。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基于振动分析的水泵电机运行健康评估方法,通过设计振动信号采集方案,运用预处理技术和优化的特征提取方法,获取了能有效表征电机状态的振动特征。构建了包含健康状态特征指标体系、智能算法模型及参数自适应调整机制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实验平台验证与优化,提升了方法的准确性、实用性和鲁棒性。
参考文献
[1] 徐海荣 . 某电厂循环水泵电机机架异常振动分析及处理 [J]. 能源工程 ,2025,45(02):115-119.
[2] 宋美鹏 , 焉满堂 . 核电站 CRF001 循环水泵电机非驱动端的振动问题分析 [J]. 机械管理开发 ,2023,38(11):10-11+14.
[3] 毕富悦 . 芦新河泵站水泵电机振动数据分析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13(19):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