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寒冷地区公路路基冻融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

作者

刘飞凤

乌兰察布市金桥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012000

引言

寒冷地区的公路建设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冻融作用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寒冷地区公路在冬季经历温度的剧烈变化,土壤中的水分进入冰冻状态后,会发生膨胀并伴随体积变化,随后的融化过程又使得土体恢复原状。这种冻融循环不断作用于公路路基,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导致路面产生裂缝、沉降及开裂等现象,直接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冻融作用对路基的破坏机理,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寒冷地区公路设计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寒冷地区建设需求的增加,如何提高寒冷地区公路的耐冻融能力,减少冻融循环的破坏作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一、冻融作用对路基破坏的机理

冻融作用对公路路基的破坏机理主要体现在其对路基土体的力学性能、孔隙结构和水分迁移的影响。首先,冻融作用会导致土体的冻胀现象。水分在低温下冻结时,体积膨胀,进而对土体产生压缩作用,特别是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中,冻胀现象更为明显。冻结后的土体具有较强的体积膨胀力,容易引起土体的松动、裂缝和结构不稳定。其次,冻融作用会使土体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水分在冻结时扩展,造成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增大,而融化过程又使得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导致土体的抗压强度降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孔隙率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土体强度的显著下降。第三,冻融作用对土体内部水分的迁移也具有重要影响。水分在低温下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土体的孔隙结构,还促使土体内部水分的重新分布,部分水分进入土体深层,进一步加剧了冻胀和湿陷现象。随着冻融循环的不断进行,土体的结构逐渐破坏,导致路基的承载力下降,出现沉降、裂缝等不均匀变形问题,最终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

二、影响冻融破坏的主要因素

冻融作用对路基破坏的影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以及环境温度等。首先,土壤的类型和性质直接决定了冻融破坏的程度。粘性土和湿陷性土由于较高的水分含量和较大的孔隙率,容易发生冻胀现象,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的低温环境下,冻融作用对这些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其次,土壤的含水率对冻融破坏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水分在低温下容易冻结,且膨胀压力较大,容易导致冻融循环的加剧,进而加速路基的破坏。而含水率较低的土壤则相对较少受到冻融作用的影响,其抗冻融性能较好。第三,冻融循环次数对路基破坏的程度具有累积效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的结构逐渐破坏,导致孔隙率增加,强度降低。尤其是在冬季温度波动较大的地区,冻融循环的次数较多,这就要求公路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冻融循环的影响。最后,环境温度和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冻融破坏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极端低温和多雨天气等因素都会加剧冻融作用对路基的影响,尤其是在温差较大、雨水多的地区,冻融作用的破坏性更为严重。

三、寒冷地区公路路基的防治措施

针对冻融作用对路基造成的破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合理的路基土壤改良是预防冻融破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土壤进行改良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土体的湿陷性和冻胀性。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掺加稳定剂、石灰、膨润土等,增强土壤的抗冻性和抗压强度。其次,采用适合的路基材料也是防治冻融破坏的有效手段。选择低冻胀性、抗冻性能较强的材料,能够大大提高路基的耐冻融能力。此外,路基的排水设计非常关键。有效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水分在路基中的积聚,避免水分在低温环境下的冻结与膨胀。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排水沟和渗水管道,确保路基土壤的干燥,减少冻融现象的发生。第三,保温隔热措施也是防止冻融破坏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路基表层设置隔热层或使用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能够有效减缓冻结过程,降低冻融对路基的影响。尤其是在寒冷地区,可以在路面和路基之间设置保温层,防止路基在冬季受到低温的影响。最后,增加冻融破坏的预警机制也非常重要。通过设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路基的温度、湿度和土壤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路基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寒冷地区公路路基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将不断创新。未来,随着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路基的防冻融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环保材料的研发将为公路工程提供更多选择,能够有效提升路基的耐久性和抗冻融能力。同时,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将为路基的实时监测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实时跟踪路基的环境变化和状态,可以为公路的维护和修复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确保公路的长期稳定性。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创新,寒冷地区公路路基的冻融破坏问题将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五、结论

寒冷地区公路路基的冻融破坏问题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其破坏机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道路安全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适当的路基材料选择、有效的排水设计以及保温隔热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路基的耐冻融能力,减少冻融破坏的发生。此外,使用先进的路基监测技术和材料创新将为路基长期稳定性提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监测系统和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寒冷地区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道路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后期维护成本,确保交通运输的高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炳琰 , 刘明浩 , 穆彦虎 , 等 . 积水对高速公路冻土路基病害发育的影响及诱发机理 [J]. 冰川冻土 ,2025,47(03):720-733.

[2] 吴飞斌 .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路基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C]// 广西大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2025 年第二届工程技术数智赋能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庆元县众鑫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2025:238-239.DOI:10.26914/c.cnkihy.2025.026014.

[3] 王慎 . 公路路基土冻融侵蚀机理及防治措施——以山西省高速公路为例[J]. 四川建材 ,2024,50(06):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