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美融合的立美评价体系探索
余秋吟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评价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以适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这一变革强调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中职专业课与美育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审美和人文素养,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旨在探索中职专业课与美育融合的立美评价体系,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美育;立美评价体系
在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浪潮中,中职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其中美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成为改革的焦点。面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中职院校必须探索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以立美为核心,整合专业技能与审美教育。文中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中职教育评价体系创新路径的深入探讨,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评价新视角。
一、立美评价体系在中职专美融合中的重要性
立美评价体系在中职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该体系超越了传统教育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单一追求,通过融合美育元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这种全面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也关注其艺术感知和文化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在多个维度上的成长。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美育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平台,鼓励他们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可能性[1]。这种评价体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激发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建筑
二、构建中职专美融合的立美评价体系
(一)课程整合与创新
在中职教育中,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美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整合策略。例如,以重庆渝北职业教育中心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例,该专业依据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分析,结合专业美育培养目标,遵循“通识课程共育、通用课程共享、专业课程强化、拓展课程提升”的课程设计原则,将《审美跨界—从职业到学业》、《建筑行业美育读本》等课程纳入专业通识课程;将《建筑与文化》、《中西方著名建筑赏析》等模块纳入专业通用课程;将《建筑与艺术》、《建筑与文学》等模块纳入拓展课程,成功构建了一个既强化职业能力又提升立美能力的技美交融模块化课程体系。这种课程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增强了他们对建筑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工学结合的项目模块,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验美的应用。这种实践项目型模块可以包括与企业合作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审美和设计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施工专业的学生可以通知参与校园环境美化项目,古镇旧街改造项目,将课堂上学到的施工专业知识和美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通过这种方式,美育不在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实际操作转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作为中职专美融合立美评价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应聚焦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洞察。教师可系统地观察学生在专业与美育融合课程中的表现,不仅记录参与美育活动的频次,更关注其在知识迁移、审美能力提升及创新思维运用等方面的动态变化。通过持续跟踪,及时给予反馈,助力学生优化学习策略。这一评价方式,能精准捕捉学生成长轨迹,尊重个体差异,为构建科学、全面的立美评价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职专美融合立美评价体系的探索中,结果性评价聚焦于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成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审视。在该评价体系中,可通过学生的设计项目、创意表演、专业作品集等方式,深度考察其专业技能与审美素养的发展。例如学期末,学生在美育课程中展示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反映其技术掌握程度,更能凸显他们对美的理解与创新能力。结果性评价不仅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评价体系中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完善着整体评价体系。
(三)学生中心的评价体系
在构建中职专美融合的立美评价体系中,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的策略至关重要。例如,东莞理工学校开展了“促进发展的评价”(Evaluation to Promote Progress,简称EPP)项目,该项目通过自我成长管理的“八大自我意识”、劳动素养、学习力等三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能,采用非智力与智力水平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增值评价模型,实现学生学习效能增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涉及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维性和互动性。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德智体美劳数据库HDR平台,实施“五育并举”数字化学生成长评价方案,建模挖掘分析学生行为数据。该平台通过无感式、伴随性的数据采集,实现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及时反馈。这种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将美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营造富有特色的教育环境。例如,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三融四育五协同”的美育育人体系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该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特点,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教科研与实践能力,提升各项艺术比赛成绩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学校校园文化美育建设内容体系。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实践美育[3]。例如,济南市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技能文化艺术节”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平台,还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些活动通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有效地将美育融入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在探索中职专业课与美育融合的立美评价体系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这一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整合与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中心的评价体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多元和互动的评价机制。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为中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郭爱臣.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知识文库,2020(21):107+109-107+109.
[2]宋晶.中职绘画专业"美育树德"教学实践与反思[J].美术文献,2022(2):109-111.
[3]包凌岚.中职学校美育主题建构与实施路径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2(Z4):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