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保障措施研究
吴江
绵阳江油市杰萌商贸有限公司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装配施工,大幅缩短了工期,减少了现场湿作业,符合绿色建筑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但施工质量控制仍存在薄弱环节。由于预制构件与传统现浇结构在施工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若质量管控不到位,易出现构件开裂、安装错位、防水失效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保障措施,对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贯穿于从构件生产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其中构件生产精度、现场安装工艺、节点连接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
(一)预制构件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决定现场安装的可行性与结构安全性。
·模具设计与制作:模具的刚度、平整度和尺寸精度需严格符合设计要求。若模具变形或尺寸偏差过大,会导致预制构件外形尺寸不合格,影响后续装配。例如,预制墙板模具的垂直度偏差若超过 3mm ,可能造成墙板安装后墙面不平整,需额外处理才能满足装饰要求。
·原材料质量管控:钢筋、混凝土、保温材料等原材料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需符合设计标准,坍落度、初凝时间等性能参数需适配生产工艺。如预制叠合板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会降低构件承载能力,埋下结构安全隐患。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在构件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振捣不充分易导致构件内部出现蜂窝、麻面;养护不到位则会使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表面产生裂缝。例如,预制楼梯在养护期间若湿度不足,易出现表面干缩裂缝,影响美观与耐久性。
(二)构件运输与存储环节的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从工厂运输至施工现场的过程中,需避免因碰撞、挤压导致的损坏;存储时需采取合理的堆放方式,防止变形或开裂。
·运输过程保护:根据构件类型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墙板采用立式运输架,叠合板采用水平运输架,并设置可靠的固定装置。运输过程中需控制车速,避免急刹、颠簸造成构件边角破损或开裂。例如,预制阳台板在运输中若固定不牢固,可能因晃动碰撞导致边角掉角,影响安装后的结构完整性。
·现场存储管理:构件存储场地需平整坚实,设置排水设施,避免积水浸泡。不同类型的构件需分类堆放,堆放高度需符合规范要求,防止构件受压变形。如预制柱堆放时若底层支点间距过大,可能导致构件中部弯曲变形,影响安装精度。
(三)现场安装环节的质量控制
现场安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测量放线精度:现场测量放线需采用高精度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确保构件安装的轴线、标高、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若轴线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可能导致构件对接困难,甚至影响结构受力性能。例如,预制框架柱安装时轴线偏差过大,会使梁柱节点处钢筋无法正常连接,需切割或植筋处理,增加施工成本与质量风险。
·构件吊装与就位:吊装前需检查构件的型号、尺寸和外观质量,确认吊点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吊装过程中需缓慢操作,避免构件碰撞。就位时需通过临时支撑调整构件位置,确保垂直度、标高准确后再固定。如预制墙板吊装时临时支撑不稳,可能导致墙板倾斜,甚至发生倾覆事故。
(四)节点连接环节的质量控制
节点连接是装配式建筑结构传力的关键部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常见的节点类型包括浆锚连接、套筒灌浆连接、螺栓连接等。
·套筒灌浆质量:套筒灌浆连接需保证灌浆料强度、流动性符合要求,灌浆过程需连续饱满,避免出现漏灌、欠灌。若灌浆不饱满,钢筋与套筒的握裹力不足,会降低节点承载能力,影响结构安全性。例如,预制柱钢筋套筒灌浆不密实,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节点破坏,导致结构坍塌。
·后浇节点施工:叠合梁、叠合板等后浇节点的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需严格控制。节点处钢筋密集,需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时需振捣密实,防止因漏振出现空洞。如叠合板支座处后浇混凝土不密实,会降低板的抗剪能力,影响使用安全。
·防水节点处理:外墙板接缝、窗台等部位的防水节点需重点处理,采用密封胶、防水条等材料时,需确保材料相容性与施工质量。若密封胶施工不连续或粘结不牢固,易导致雨水渗漏,影响室内使用环境。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各环节的质量风险,需从技术、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制定保障措施,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一)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
·建立全过程质量责任体系:明确构件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的质量责任,签订质量责任书,将质量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与人员。
例如,构件生产企业需对预制构件出具质量合格证明,施工单位对现场安装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全程监督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
·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与构件类型,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方案,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工艺流程和验收标准。对于复杂节点施工,需进行专项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操作要点。如预制外墙板安装前,需制定吊装、调整、固定的详细步骤,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二)强化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
·推广高精度生产与检测技术:采用 BIM 技术进行构件深化设计与生产模拟,提前发现构件碰撞问题;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预制构件进行尺寸检测,确保精度符合要求。例如,通过 BIM 模型模拟预制梁与柱的连接节点,可提前优化钢筋布置,避免现场安装时钢筋冲突。
·应用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与记录,建立“构件身份证”,实现质量问题的可追溯。如在预制构件上粘贴二维码,记录生产批次、原材料信息、检测结果等,便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核查。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装配式建筑施工对人员技能要求较高,需定期对生产工人、吊装司机、安装工人等进行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构件生产工艺、吊装操作规程、节点处理技术等。例如,对套筒灌浆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掌握灌浆料搅拌、灌注的正确方法。
·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将质量控制效果与人员绩效挂钩,对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避免质量隐患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因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处罚,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四、结论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从构件生产、运输存储、现场安装到节点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控。通过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应用先进技术、加强人员培训、严格验收整改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质量风险,保障工程质量。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进一步优化质量控制方法,推动质量管控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工业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双军 , 李向民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J]. 建筑技术 , 2020, 51(3): 321-323.
[2] 张磊 , 刘芳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J]. 施工技术 ,2019, 48(12): 89-92.
[3] 赵军 , 王雪青 .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J]. 建筑经济 , 2021,42(5): 56-60.
[4] 高振锋, 李红兵. 预制构件生产与安装过程质量控制技术[J]. 建筑科学,2020, 36(7): 102-106.
[5] 陈卫平 , 张伟 . 装配式建筑节点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1): 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