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敦煌艺术中体现的大唐盛况
孙晓辰
四川音乐学院
1. 唐代的敦煌艺术
唐王朝出于政局的需要,在唐朝前期的 100 多年中,政府一直对敦煌的治理和经营十分重视,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这些重要措施的实行,使唐王朝在敦煌与河西走廊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经济也走向繁荣,到了唐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为中西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以及宗教、文化、艺术都汇聚在敦煌地区,使得敦煌艺术的发展空前繁荣。唐代前期是敦煌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在历代帝王和世家大族的倡导下,敦煌佛教盛极一时,佛教信仰在隋代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广泛深入到民间。唐代佛教石窟形制以殿堂窟为主,巨型佛像出现,如武则天时期 695 年修造的第 96 窟的北大像,高达 33 米;唐玄宗时期 721 年修造的第 130 窟南大像,高 26 米。不仅在造像艺术上唐代的成就如此之高,在壁画艺术上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有的辉煌,其内容丰富,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时至今日,我们一提到敦煌艺术首先会想到的都是敦煌精妙绝伦的壁画。 大唐盛世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超过 10 个世纪不断代的项目只有两处,一处是意大利威尼斯水城,一处就是敦煌莫高窟。而敦煌莫高窟文化承前启后、发育最好的阶段,就是在唐朝。
2. 盛唐时期莫高窟佛像的艺术特点
“依据敦煌地方历史特点,学界通常将此阶段的敦煌艺术分为初唐(约620—705)、盛唐(705—786)、中唐(786—848)与晚唐(848—914)四个时期。”2 在这四个时期中,盛唐历史最长,建窟最多。因此,本篇文章将着重分析盛唐时期莫高窟佛像造像。莫高窟现存 492 窟,唐窟达 228 窟,加上隋 70 窟,隋唐洞窟约占现存洞窟的五分之三。唐窟的时代特点非常鲜明。在雕塑上,出现了大量群雕、圆雕、大雕、写实雕等。在壁画上,出现大量讲经说法、佛俗交流互动的经变画。唐壁画在题材上日趋世俗化、生活化。比如,耕种、婚嫁、行孝、丧葬、抚琴、对弈、锻铁、肆肉、商旅、官巡、兵演、城郭、楼宇、山水、杂耍、歌舞、音乐以及繁复精致的藻井图案等等,都直接反映出莫高窟艺术的繁荣。这种艺术繁荣,本质上反映出大唐盛世佛凡一窟、官民和处、雅俗共赏、大气包容、和平富足的强国气象。
盛唐时期,佛教与佛教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寺院与石窟的兴建从未停止,绘塑超前,风格变易,不断翻新。大历十一年(公元 776 年)开凿的第 148 窟涅槃洞为盛唐艺术的压卷名作。一般来说,盛唐时期的塑像大部分以佛床为载体直接进行创作,使佛像更加具有独立感和立体感,这种方式对于创作者的要求较高,人们不仅要掌握高度的写实技巧还要结合世俗的眼光对各种身份的人物进行打凿,这样才会出现我们所见到的慈和庄严的佛像容颜和嘴角微带笑意的菩萨造像。盛唐时期,佛像造像艺术还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生动性。盛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世俗化的美丽已经冲破封建宗教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将艺术效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与之前几个朝代相比,盛唐时期的佛像一改庄严肃穆的形象,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环境结合起来,佛像创作者更加注重人物的形象,以第 45 窟为例,人们在观赏佛像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身穿通肩彩袈裟的主尊佛像,鹅蛋般的脸庞上长着弯弯的眉毛,眉毛下面是一双细长的眼睛,鼻子又方又正。左右两只手的动物也不相同,左手抚摸着膝盖,右手高另外高举起,显得威严端庄。唐代的佛教造像具有明显的帝王将相特征,这种特点能使佛更接近于世人,更易使统治者达到统治的目的。在盛唐时期,整体社会面貌比较乐观豁达,再加上沙洲地区在大唐帝国的治理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于是在莫高窟佛像造像创作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这使得该时期的造像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
3. 通过盛唐时期莫高窟佛像的特点反观唐朝社会文化
通过对盛唐时期莫高窟佛像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盛唐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所以佛像的创作也有了世俗化特征。创作者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便大胆尝试展示人体美、形态美。“敦煌莫高窟佛像造像中的菩萨大部分都是用弯曲的形体来表现曼妙的身姿,尤其是第 45 窟中的菩萨进一步体现了女性化特征。劳动人民对塑像的创作实际上也肯定了女性的美,展现出自己内心的向往。”3 而且,盛唐时期所雕刻的佛像有明显的帝王特征,这也进一步反映了统治者想要借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此外,唐代敦煌的佛教造像也出现了众多面目丰腴、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面带微笑的“福相”。这种造型更接近于世人,它与西魏时期的宽衣博带的“秀骨清像”完全不同,表现出典型的健康与活力,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盛唐时期佛像造像艺术以传统世人形象为依据,脸庞圆润,耳朵渐大,许多造型也体现出了人物丰腴的特点。这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
敦煌艺术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辉煌的敦煌壁画和精美的佛像雕刻,可以看出唐朝在盛唐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开放与繁荣,社会和谐安定。就以壁画敦煌飞天来讲,敦煌飞天从初入西域的造型笨拙,到西魏时期夸张的动态写意,从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盛唐时期,在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强大的国力之下,敦煌飞天五官精致,气质超凡,妩媚多姿,令欣赏者赞叹不已。飞天的形象是通过动态的形式,在服饰的借助下在时代的演变中,作为我国古人富有装饰美的人体造型艺术给飞天的灵魂“飞”完美的用形态所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气息。传达给人们充满了积极、开朗、洒脱、乐观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一幅幅色彩丰富的壁画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国力之强大、经济之繁荣、文化之开明。
结语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较为鼎盛的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和兴衰代表了唐代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的繁荣景象,反观这些精美的佛像造型、飞天壁画,我们也可以说是唐朝之盛造就了敦煌之盛。盛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两大盛世成就了大唐的百年辉煌。唐朝的繁荣体现在各个方面,民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兼容,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是在某一领域上的强大,而是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通过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对把握唐代整体的社会情况和艺术特点及风格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