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音乐德育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璟

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  365001

一、德育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在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领域,德育教学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音乐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技能的传授上,对德育功能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一,部分教师对音乐学科德育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未能充分理解音乐教育在学生品德塑造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其二,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学生的演唱演奏技能,忽视了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道德情操培养的考察;其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导致德育教学流于形式。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说教式的德育方式,简单地讲解歌曲内容中的思想教育意义,未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情感共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削弱了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音乐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和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虽然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仅停留在技能训练层面,其蕴含的道德教育意义未能有效传达给学生。而且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也较为单调,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德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音乐德育教学的策略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需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音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要关注其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受到道德熏陶。教师需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蕴。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情感共鸣,使其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对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产生共鸣。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以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多彩的音乐风格”为例,该单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为德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教授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这两种曲艺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在学习陕北民歌与陕南民歌时,可以通过对比两地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教授蒙古族长调与青海花儿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各民族同胞在音乐艺术中表达的真挚情感,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在学习苗族民歌与彝族民歌时,可以通过介绍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尊重、包容的品质。而在教授《茉莉花》时,教师应该结合这首歌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培养文化自信心。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音乐德育教学的策略

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接受德育熏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音乐学习体验。教师需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点,通过组织音乐会、艺术实践等活动,拓展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中获得道德情操的提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音乐的独特魅力”为例,该单元围绕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展开探讨,为德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空间。在“音乐是什么样的艺术”这一课题中,教师应当设计“音乐探索之旅”项目,让学生通过收集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探索音乐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体会音乐艺术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学生可以分组搜集各种能够表达特定情感的音乐作品,通过小组展示和交流,分享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和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艺术感知力和同理心。在“音乐为什么会让人浮想联翩”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音乐画廊”活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进行艺术想象,用绘画、舞蹈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艺术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尊重差异、欣赏多元的品格。在“音乐是自由想象的艺术”这一主题中,教师需要开展“音乐创意工坊”,鼓励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编创故事、设计情境剧,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艺术表达的自由与快乐。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剧、情境表演等形式,展现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健康向上

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结论:本文通过分析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教学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策略。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音乐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德育教育自然融入音乐教学过程,既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又关注其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霞 .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音乐德育研究 [J]. 新课程 ,2021(6):76.

[2] 黄 道 科 . 立 德 树 人 背 景 下 初 中 音 乐 德 育 教 育 研 究 [J]. 读 与写 ,2020,17(27):238.

[3] 彭鲜菊 .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J]. 电脑校园 ,2019(4):17349-1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