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史泰迪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引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精彩篇章,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妙绝伦的环境描写,深刻展现了 " 官逼民反 " 的社会主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准确理解文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林冲性格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培养文本分析和概括能力。
3. 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诵读感知文本语言特色,培养语感。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 借助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会林冲命运的悲剧性,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
2. 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林冲性格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
2. 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 从林冲的经历深刻理解”官逼民反”的社会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理论赏析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诵读教学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典小说的语言韵味,体会文本情感。
2. 问题引导法:设计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层层推进对文本的理解。
3.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培养合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的精彩片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 林冲为何会从八十万禁军教头沦为逃犯?这场风雪又暗藏哪些玄机?" 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10 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教师进行集中讲解,疏通文意。
2.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主要情节,明确故事发展脉络。
1 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2-5 开端:陆虞候密谋害林冲6-9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10-12 高潮、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全文线索
(1)主线: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2)副线:是反动统治者设计陷害林冲。(一逼再逼,逼到死地)
(三)深入研读(25 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林冲在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林冲性格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
2. 环境与细节赏析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风雪的语句,分析环境描写在营造氛围、推动情节、烘托人物等方面的作用。
(1)直接描写:紧:富有神韵,写出雪之大、广、急、冷、凄(2)侧面描写:通过其他环境描写、通过人的动作、感觉
(3)作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孤独、悲壮、勇敢的英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火盆””葫芦””石头”等,探讨这些细节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重要意义。
(1)对草料场的细节描写“将炭火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燃起来……去摸时,火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10)
草场失火是人为的。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说明他细心缜密。
(2)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10)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致使陆虞候等人在庙外边肆无忌惮地言语,林冲躲在庙内听得很清楚,知道了事情真相,完成性格上的转变。
(四)主题探究(10 分钟)
提出问题:" 林冲的反抗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逼迫? "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 " 官逼民反 " 的主题,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
(五)拓展延伸(5 分钟)
1. 对比分析《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反抗方式,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2. 推荐阅读《水浒传》其他精彩篇章,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5 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林冲的人物形象、环境与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及小说的主题,强调经典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通过描述林冲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腐败和官僚主义的问题,表达了民众反抗的呼声,林冲的遭遇和反抗,体现了人民大众对于压迫和剥削的不满和反抗精神。通过官逼民反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呼吁人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反抗。
(七)布置作业(课后完成)
1. 以”我眼中的林冲”为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2. 选择文中一处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进行仿写练习,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评价设计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 作业评价:从内容深度、语言表达、思维创新等方面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3. 测试评价:通过文言文阅读、文本分析、主题理解等题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七、结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需要立足文本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孙绍振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史泰迪 (1996.01--) , 女 , 汉族,陕西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