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
邓美凤
罗定第一小学 527200
德育渗透的实质意义,就是将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和学校其他课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校语言教育中,对小学生的道德灌输就是借助于语言的教学而进行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且人文色彩浓厚,这为德育情境的构建提供了诸多便利。《新课标》也对语文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教师推进语文教育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意味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除了基础的听说读写训练,还应融入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展开探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立足教材内涵,挖掘德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既包含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也蕴含着较高的人文价值,挖掘其人文价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还有利于提升其道德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精心地思考,挖掘教材中每个单元、每篇文章的德育因素,设计特定的主题搭配特定的文章,进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如一年级《胖乎乎的小手》中讲述了这双小小的双手不仅可以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能给姥姥挠痒痒。如此贴近生活的文章,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抓住文本的主题思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热爱父母、热爱亲人、热爱家庭的思想感情,并能督促自己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关心家里的每一个人;又如四年级下册的老舍先生写的《母鸡》,通过写母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对母爱的赞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到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感受自己的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内心升腾起对自己母亲的感恩与赞颂。语文文本是一条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文本传递的正能量是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二、丰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把课堂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內化为真正的认识和素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到达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促使良好行为的形成,从而提高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实效性。 如《中国美食》这一课,我主要通过展示美味诱人的佳肴图片,让学生在美食名字中学习形声字。民以食为天,这节课与生活联系紧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无非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为调动他们识字积极性,鼓励他们从课本走进生活,在挖掘美食的同时,提高民族共同体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式 :(1)我是美食介绍家。鼓励学生找出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介绍推广。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解锁了更多不同种类的美食特色,带领大家一同感受中国美食魅力。(2)我是美食绘画家。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爱绘画,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搜集平时家里的食品袋,将自己发现的汉字与美食图片进行剪裁和绘画加工,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这既锻炼了他们细心观察的能力,又能在生活实践中学知识、显身手、长本领。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实践,不仅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着中国特色饮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还能在愉悦的体验中提升识字兴趣,在真实情境中认识更多的汉字,从而实现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延展性,
三、立足课堂教学,加强德育渗透
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 立足于语文课教学 ,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 ,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识字教学是重要一环,学生的语文学习之旅是从识字开始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通过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有特定的意义,通过汉字的各种组合就形成了词语、句子、段落,篇章。汉字和词语便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比如褒义词或者贬义词,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如在教学“人”字时,教师告诉学生,人字就是一撇一捺,顶天立地,行走天地间。做人也要像“人”字一样,行为端正,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当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少儿经典读物,通过阅读认识汉字,既增长学生见闻,又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再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此外,还讲解一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如科学家、医生、教师等,使学生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通过讲述身边的英雄事迹、社区公益活动、家庭责任事例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走进课堂,使学生了解多样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在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上,教师要勇于探索,持续科学研究,积淀相关经验,使立德树人能够更好地与语文内容紧密联系,把渗透立德树人教学真正落实。同时,着眼语文内容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大力渗透立德树人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融洽欢乐的氛围感知语文课程知识,修身养性,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也助于学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赵娜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1(35):75-76.
[2] 常学霞 .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J]. 新课程 ,202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