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
田召刚 宋佩青 夏德宝
370321197308053613 37032119950804063X 370304197308052737
一、引言
机电系统由机械结构、电气元件、控制系统等构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其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安全事故(如数控机床故障造成工件报废率超 20% ,航天设备故障可能引发任务失败)。传统故障处理模式以 “事后维修” 为主,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占生产总成本的 15%-30%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通过监测振动、温度、电流等特征参数,实现故障早期识别(提前3-6 个月预警),使计划性维护比例提升至 70% 以上,维护成本降低 40%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研究该技术对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 “预测性维护” 的关键支撑。
二、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技术应用多元化:振动分析、油液检测等传统方法与机器学习、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如振动信号经小波变换提取特征后,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类,使齿轮箱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 85% 以上;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监测网络实现多设备数据联动分析,将轴承早期疲劳等故障的预测提前期从传统的 1 个月延长至 1-3 个月,为计划性维护提供充足时间窗口。
监测设备升级: 80% 的中高端机电系统配备在线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红外测温仪),其中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频率达 1kHz,可捕捉 20kHz 以内的振动信号,满足齿轮啮合、轴承滚动等高频故障特征提取需求;红外测温仪精度达±0.5% ,支持 - 20℃至 150∘C 范围的温度实时监测,配合边缘计算网关实现数据本地预处理,为实时状态评估奠定基础。
工业落地加速:风电设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已实现故障预测性维护,故障误报率控制在 5% 以内,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延长 20% 。
2.2 主要挑战
复杂故障识别难:多部件耦合故障(如齿轮箱与电机联动失效)占比超30% ,传统方法识别准确率不足 60% ,易导致漏诊。
数据质量制约:传感器噪声、数据缺失(平均缺失率 8% )使预测模型误差增加 15%-20% ,尤其在恶劣工况下表现更差。
模型泛化性弱:基于特定设备训练的模型在同类不同型号设备上准确率下降 30% ,跨场景迁移能力不足。
成本门槛较高:在线监测系统初期投入是传统维护的 2-3 倍,中小企业应用率不足 25% ,普及难度大。
三、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主要分类
3.1 基于信号分析的诊断技术
振动信号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提取故障特征(如齿轮啮合频率异常),对旋转机械故障识别率 ⩾90% ,适用于早期微弱故障检测。
电气参数监测:分析电流谐波、电压波动识别电机绕组故障,响应时间 ⩽1 秒,在异步电机故障诊断中应用广泛。
3.2 基于知识的诊断技术
专家系统:整合领域规则(如 “轴承温度超 80% 可能润滑不良”),故障推理准确率 ⩾80% ,但规则库更新周期长( ⩾6 个月)。
案例推理:匹配历史故障案例进行诊断,新故障类型识别率不足 50% ,需结合其他技术补充。
3.3 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技术
机器学习模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算法对剩余寿命预测误差 ⩽10% ,在电池、轴承等部件预测中应用率超 60% 。
深度学习方法:卷积神经网络(CNN)处理图像化振动信号,复杂故障识别率提升至 90% ,但需海量标注数据( ⩾10 万条)支撑。
四、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关键进展
4.1 多源信息融合
跨模态数据融合:融合振动、温度、油液数据(融合延迟 ⩽50ms ),故障特征维度从 10-20 维扩展至 50-100 维,诊断准确率提升 15% 。
时空特征提取:结合时序模型(LSTM)与空间特征提取(CNN),捕捉故障演化规律,预测提前期延长至 6 个月以上。
4.2 轻量化与实时性优化
边缘计算部署:将诊断模型部署于边缘节点,推理时间从秒级压缩至毫秒级( ⩽50ms ),满足高速设备(如高速主轴)实时监测需求。
联邦学习应用:多设备数据联合训练模型,数据隐私保护率达 100% ,模型泛化性提升 20% 。
4.3 自适应与鲁棒性增强
动态阈值调整:基于设备运行工况自动优化报警阈值,误报率降低至 3% 以下,较固定阈值减少 60% 。
抗噪声算法设计:引入注意力机制抑制数据噪声影响,在低信噪比( ⩽10dB )下诊断准确率仍保持 85% 以上。
五、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应用场景
5.1 工业制造装备
数控机床:监测主轴振动与伺服电机电流,刀具磨损预测误差 ⩽5% ,提前 更换避免工件报废,加工合格率提升至 99% 。
工业机器人:基于关节力矩与温度数据诊断减速器故障,预测性维护使停机时间缩短 40% ,生产线利用率提升 15% 。
5.2 能源与交通设备
风力发电机:分析齿轮箱振动与发电机电流,轴承故障提前 3 个月预警,维护成本降低 35% ,发电量损失减少 20% 。
高铁列车:实时监测牵引电机、制动系统状态,轮对故障识别率 ⩾95% ,行车安全系数提升 30% 。
5.3 高端装备领域
航空发动机:融合振动、压力、温度数据,叶片裂纹早期识别准确率⩾90% ,故障排查时间从 72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
医疗设备:MRI、CT 机关键部件剩余寿命预测,计划维护使设备可用性提升至 95% ,避免诊疗中断。
六、结论
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通过多源融合、数据驱动与实时优化,实现了故障识别准确率 ⩾90% 、预测提前期延长至 6 个月,有效降低了突发故障风险。当前存在的复杂故障识别难、成本高等问题,可通过算法创新与国产化设备解决。未来,随着数字孪生、量子传感技术的融合,技术将向 “全域感知 -精准预测 - 自主决策” 演进,推动机电系统运维从 “预防性维护” 迈向 “自愈式维护”,为高端装备可靠性保障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岳 栋. 基于智能化的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6(9):31-33. DOI:10.12417/2705-0998.24.09.011.
[2] 马春艳 . 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维护的自动化技术研究 [J]. 工程学研究与实用 ,2025,6(1). DOI:10.37155/2717-5316-0601-31.
[3] 詹润超 , 屈奇民 . 机电工程中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 [C]//2025 工程技术与材料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