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工贸安全分析
崔云华
370305198111026210
一、引言
工贸企业的生产环境涉及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多重危险因素,风险等级常因 “人、机、环、管” 等要素的交叉影响呈现模糊性(如 “较高风险”“中等危险” 等定性描述难以量化)。传统安全评价方法(如 LEC 法)对模糊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约 30% 的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隐患程度偏差较大。模糊综合评价通过构建隶属度函数、确定权重向量,将模糊语言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值,使风险评价准确率提升 20%-30% 。数据显示,采用该方法的工贸企业,重大风险误判率降至 5% 以下,隐患整改针对性提高 40% 。在工贸行业安全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安全分析方法,对精准识别风险、优化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安全评价从 “经验判断” 向 “科学量化” 转型的关键路径。
二、模糊综合评价在工贸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2.1 应用现状
基础应用普及: 60% 以上的高危工贸企业(如冶金、化工)在安全评价中引入模糊综合评价,主要用于作业环境、设备状态等模糊性较强的领域,评价完成率达 85% 。
方法融合初现:部分企业将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解决权重确定问题,评价结果一致性提升 15% 。
行业试点推进:多地应急管理部门推广该方法用于区域工贸安全评估,风险分级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高 25% 。
2.2 主要挑战
隶属度确定主观:约 70% 的评价中,隶属度函数依赖专家打分,不同专家的判断偏差可能导致评价结果波动 10%-20%⨀ 。
权重设置不合理: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受主观影响大,关键风险(如涉爆粉尘)权重可能被低估 10-15 个百分点。
计算复杂度高:多因素评价时,矩阵运算量随指标数量呈指数增长,手工计算误差率超 15% ,需依赖专业软件支持。
动态适应性弱:对工艺变更、设备老化等动态风险的响应滞后,重新构建评价模型的周期长达 1-2 个月,难以满足实时分析需求。
三、模糊综合评价用于工贸安全分析的基本原理
3.1 模糊集合理论
核心概念:将工贸安全风险中的模糊概念(如 “风险较高”“管控有效”)定义为模糊集合,通过隶属度函数(取值 0-1)描述元素属于该集合的程度(如某设备 “故障风险高” 的隶属度为 0.8)。
集合运算:采用模糊交集( min )、并集(max)等运算,处理多因素叠加的风险(如 “人员违章 + 设备缺陷” 的复合风险),运算结果保留风险叠加特征。
3.2 评价模型结构
因素集:确定影响工贸安全的核心因素(如人员资质、设备防护、环境浓度等),形成包含 10-15 项指标的因素集 U={u1,u2,…,u} 。
评价集:划分风险等级(如 “极低、低、中、高、极高”),形成评价集V={v1,v2,...,vm} ,对应风险值区间明确(如 “高风险” 对应 70-90 分)。
权 重 集: 通 过 AHP 或 熵 权 法 确 定 各 因 素 权 重, 形 成 权 重 向 量W={w1,W2,...,Wn} ,满足 Σwᵢ=1,高危因素权重不低于 0.2。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工贸安全分析步骤
4.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采集
因素分层:将工贸安全风险划分为一级指标(如 “作业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安全”)和二级指标(如 “设备安全” 包含 “防护装置完好率、故障频率” 等),指标总数控制在 12-15 项,避免冗余。
数据来源:通过现场检测(如粉尘浓度、噪声值)、记录统计(如违章次数、培训时长)、专家评估(如操作规范性)获取数据,定量指标占比 ⩾60% 。
4.2 隶属度函数与权重确定
隶属度函数构建:对定量指标(如有毒气体浓度)采用梯形分布函数,定性指标(如管理水平)采用三角形分布函数,确保隶属度计算误差 ⩽5% 。
权重优化:结合主观赋权(AHP 法)与客观赋权(熵权法),权重组合系数根据指标数据波动性调整(波动大的指标客观权重占比 ⩾60% ),提升权重合理性。
4.3 模糊运算与结果分析
矩阵合成:采用 M ( ∧ , ∨) 算子(主因素决定型)或 M(⋅,⊕ ) 算子(加权平均型)进行矩阵运算,复杂场景优先选择后者(结果更全面)。
风险等级判定:根据综合评价向量 B 确定主导风险等级,同时输出各等级隶属度(如 “高风险” 隶属度 0.6,“中风险” 0.3),为管控提供细化依据。
敏感性分析:调整关键指标权重( ±10% ),观察评价结果变化,识别对结果影响最大的 3-5 项指标,作为风险管控重点。
五、模糊综合评价在工贸安全分析中的优化策略
5.1 模型精度提升
隶属度函数优化:基于历史事故数据(样本量 ⩾500 条)训练隶属度函数参数,使函数拟合度提升至 85% 以上,减少主观偏差。
动态权重调整:引入时间衰减因子,近期事故相关指标权重增加 10%. -
20% ,反映风险时效性(如近 3 个月内发生过的机械伤害,对应指标权重临时上调)。
5.2 计算效率优化
算法简化:对低风险领域采用简化算子(如 M ( ∧ , ∨ )),计算量减少40% ;高风险领域保留精细算法,确保评价精度。
软件工具开发:开发轻量化评价软件,集成指标库、隶属度函数库、矩阵运算模块,单次评价耗时缩短至 30 分钟以内,支持数据自动导入(Excel、数据库)。
六、结论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工贸安全分析,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处理风险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可使评价准确率提升 20%-30% ,重大风险误判率降至 5% 以下,有效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当前存在的隶属度主观、动态性弱等问题,可通过数据驱动的模型优化与软件工具开发解决。未来,随着机器学习与模糊理论的融合,评价模型将实现隶属度函数自动更新、权重动态适配,形成 “实时数据采集 - 智能模糊运算 - 精准风险预警” 的闭环,为工贸企业安全风险精准管控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推动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婷婷, 周逸, 周焕明, 等. 基于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3,49(z2):26-28,103.DOI:10.3969/j.issn.1001-425X.2023.z2.007.
[2] 林志忠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工贸企业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J]. 安全与健康 ,2024(4):66-71.
[3] 夏美君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研究 [J]. 中国公共安全 ,2025(1):160-162. DOI:10.3969/j.issn.1672-2396(x).2025.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