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项目中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应用分析
郭晓丽
身份证号码:130131198901130626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平面绿化已难以满足城市对绿化面积和景观品质的需求,立体绿化成为拓展绿化空间、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凭借其施工高效、灵活度高、便于维护等优势,逐渐在园林景观项目中得到应用。该技术通过工厂预制模块、现场快速组装的方式,能在墙体、棚架、栏杆等多种载体上打造丰富的绿化景观,有效解决了传统立体绿化施工周期长、对现场条件要求高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仍面临着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较高、设计与景观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效果。
一、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相关概述
1.1 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是以模块化预制为核心的绿化建设方式,通过在工厂预制含植物、基质、支撑结构的标准化单元模块,运至现场快速组装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其核心是将传统现场施工的分散作业转化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工业化流程,打破了立体绿化对现场施工条件的依赖。该技术具有显著特点:施工高效性,模块预制与现场基础施工可同步进行,大幅缩短工期。灵活性强,模块可单独更换或调整组合方式,便于后期更新景观。适应性广,能在墙体、棚架、栏杆等多种载体上安装。维护便捷,模块结构便于单独取出检修,降低养护难度。同时,其标准化生产模式能减少现场材料浪费,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1.2 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的主要类型
模块式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以独立箱体为基本单元,内置植物与基质,单元间通过卡扣或插槽连接,适合大面积墙体绿化,可灵活组合成不同图案。容器式以小型花盆或种植袋为载体,通过悬挂或固定在支架上形成绿化,安装简便,常用于栏杆、廊架等小型景观。铺贴式采用薄型基质层与植物预制成卷材状,像 贴壁纸一样固定在立面,自重轻,适合荷载有限的建筑墙面。模块组合式则融合多种模块优势,如将模块式与容器式结合,兼顾大面积绿化与局部点缀需求。不同类型各有侧重,选择时需结合载体特性、景观需求及施工条件综合判断。
1.3 园林景观项目中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应用现状
在公园场景中,装配式立体绿化常打造主题花墙、特色绿廊,如和平公园 16 平方米的植物墙,以矾根花盆拼装出几何图形,为园区增添色彩与层次,提升景观观赏性。道路景观里,其应用于立交桥、道路围栏,像奉贤区大叶公路项目,高架桥柱绿化搭配沿口花箱,营造空中花道,缓解驾驶视觉疲劳,吸附尾气降尘。
建筑墙体方面,写字楼、商场外立面上,装配式立体绿化形成绿色幕墙,改善建筑外观,调节室内温度。以深圳安信证券金融大厦为例,更新绿化后建筑更显生机,还实现节能减排。成效上,显著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丰富景观。但也存在不足,如前期建设成本高,模块与植物材料费用贵;技术上部分模块防水、抗风性能待加强,植物品种适配性研究不够深入,影响推广与应用效果 。
二、园林景观项目中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层面问题
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集中在结构稳定性与植物生长适配性上。模块连接易受环境影响,在长期风雨侵蚀下,卡扣或插槽可能出现松动,尤其是高层安装场景,晃动可能导致模块位移甚至坠落。基质保水与透气性能难以平衡,过保水易引发植物烂根,透气性过强则易导致干旱,影响植物存活。
2.2 成本与管理层面问题
成本压力制约技术普及,模块预制的模具投入与标准化生产设备成本较高,小批量应用时单位成本难以降低。后期养护成本隐性增加,灌溉系统维护、植物更换等需专业人员操作,长期人工支出累计较高。管理层面存在养护机制缺失,多数项目缺乏针对性养护方案,仅按传统绿化方式浇水施肥,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同时,模块产权与养护责任划分模糊,后期出现问题时易出现推诿,影响维护及时性。
2.3 设计与适配层面问题
与总体景观不结合,模块图案不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在于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包装上图案而忽视风格的搭配,比如古典式园林的现代几何图案模块。场地适配性考虑缺失,安装时前期未对载体的承重性进行合理规划,部分旧建筑的墙面因为承重力有限不得不缩减植物的分布面积。缺乏对微环境适配性设计,在受日照光照强烈的西晒墙面上布置了喜阴的植物或者在风口的位置未做好固定而使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或使植物得不到良好的生长空间。
三、园林景观项目中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应用优化策略
3.1 技术改进与创新
在结构稳定方面,可以优化模块连接形式,使用防松卡扣+螺栓两套固定,上部进行防风加固在高空固定时使用,在材料中研究复合基质,通过保水剂和透气剂来协调保水与透气,在模块下端设置倒流板,避免水根。灌溉环节,优化控水方法,采用模块单元控水方法,每个模块自身可以设置过滤装置,与自动感应进水球阀结合做到精准控水,同时模块间安装检修接口可以采用分体式接口减小对模块整体的影响,在材料上使用复合板材,加入防紫外线以及防冰冻的成分增加模块的使用寿命。
3.2 成本控制与管理强化
对于成本管控,可根据模块通用设计来减少模具投资,集中购置批量生产以减少设备投资;对于养护成本,可进行分级养护,将经常性的浇水等简单的养护工作与专业检修进行剥离,日常简单的养护可以培训物业工作人员完成;对于管理可编制专项的养护手册,确定浇水频次和肥料使用等方面的标准,同时可明晰双方的养护责任,确定产权方和运维方的权责分界;可对模块的生命周期如安装、更换等进行记录,形成档案,用作成本核算及后期维护时的依据。
3.3 设计优化与适配提升
首先重视景观的统一,依据项目设计风格选择模块的形态以及植物种类,古园林选择仿木模块结合乡土植被,现代园林可以选择几何模块形成现代简洁感。其次进行前期场地的匹配分析,结合载体的荷载、受光和风力情况定制模块,老式建筑物尽量选用小重量模块,向阳的一侧选择喜光植被。最后增设景观更换模块,在模块的组合方式上可以选择容易被拆卸的模块组合,这样后期可以基于季节更换植物或者变换图案。同时注意在前期设计时将生态的考虑添加进来,如将模块的缝隙作为昆虫巢穴等。
结语
装配式立体绿化技术是园林景观项目的一种快速绿化模式,其能够提供模块化、简单易维护的绿化方式,优点明显。但是技术不足、成本问题、设计匹配性问题等也是该技术面临的问题,而技术升级、成本把控、设计匹配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改善。在今后随着技术与应用的进一步进步,装配式立体绿化的技术模式会对园林景观的需求进行更好的匹配,满足园林景观绿化品位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 方 亮 . 园 林 景 观 施 工 中 精 细 施 工 的 具 体 措 施 研 究 [J]. 房 地 产 世界,2020,(20):128-130.
[2] 许圣 远. 在园 林养 护中 精细 化管 理对 园林 景观 的影 响 [J]. 科技 与企业,2014,(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