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SSI教学培养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郭昕瑶

吴中区金山高级中学 215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性科学议题(SSI)由于其争议性、真实性和时代性在国内被大家广泛关注。而生物学是一门探究生活现象、认识生活规律的自然科学。将SSI引入高中生物教学,可使学生在建构知识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社会性科学议题;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

一、研究背景

在目前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一线的老师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提升上,忽略了与思维能力、情绪发展相关的深度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表面化[1]。社会性科学议题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景,它要求学生在科学知识、思维能力和伦理道德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参与。从理论上讲,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社会科学议题,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深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学领域的主要学科,高中生物学是与农业、医学、环境等相关学科的一门学科,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提出,要主动探索“情境化、问题化”的探究式、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加强项目化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00年修订)》(以下简称 2017 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发挥教学的育人作用,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充分量化学发展情况的评价体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高科学素质的学生[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在高中的生物学教学中,应该采用 SSI教学,它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性议题的了解,主动地寻找、处理外部世界信息,形成自己的视角,从而达到自主建构生物知识的目的。

二、概念界定

1.SSI

SSI 即 Socioscientific Issues,译为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的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具有争议的问题,它兼具了科学和社会的双重性质,这类问题的预测和应对难度较大,且因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信仰和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人们的观点存在分歧,难以得到直接和有效的解决。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转基因食物、克隆动物等。社会性科学议题大致可分为道德伦理、人体健康、资源利用和环保四种类型。在生物学领域,“社会性科学议题”亦可称为“生物学社会议题”。

2.SSI教学

SSI 教学(Socio-scientific Issues teaching),即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是指以 SSI作为情景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把社会科学问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学生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科学问题来创造一个教学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同学们可以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进行科学的证明强调伦理道德的认知和个性情感的共同发展[4]。

从目前的实践理念来看,SSI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把学科前沿的科技情景与教学相结合,扩大学生的学科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在专业的课堂里,让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对社会科学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在对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SSI议题内容挖掘的依据及举例

选取SSI议题时,应该注重SSI的专业性质,这就要求选择的议题要真实,紧跟时代以及具有争议性。

2017 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或论证,分辨迷信与伪科学,同时要求教师组织具有探索性特征的自主学习,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这就要求SSI议题选择的内容应体现出研究性和跨学科性,突出生物学与科技、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点。

教师在选取SSI教学素材时,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这样才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此外,由于学生所处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选取的主题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对议题是深度、难度、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议题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力[5]。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2019 人教版)的 SSI议题多集中于“生命科技进展”“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或渗透在教学内容中、课时或单元课后习题中,以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进行举例[6]。

除课程标准和教材外,还可以参考其它版本教材,或参考学术刊物对SSI议题进行发掘;另外,当前的社会时事热点可能会引起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比如“减肥理念的评判”、“代孕”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话题性的教育,从而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SSI议题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

在教学过程中,将SSI议题运用到课堂上,需要老师深入了解与议题有关的资料和学科前沿的科技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一线教师的备课时间很短,学生对问题的接受程度不一,所以,怎样才能平衡议题讨论的时间和课时安排,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话题探究的深度,使话题和学生已学到的知识融为一体,这是今后教师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在运用 SSI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来挑选合适的教材。如果题目很难,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题目太过简单,那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自己的生活中,搜集合适的议题,并把它们运用到生物学的课堂上。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SSI议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以教科书为主要内容,以议题为辅助,以免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黄莲花.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高考,2023,(32):27-29.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J].中小学德育,2019,(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