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
赵玮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业农村局 0641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县级农办作为连接上级政策与基层实践的重要桥梁,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准确把握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定位
1 政策宣传者
县级农办是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召开政策解读会等方式,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详细解读乡村振兴政策的内容、目标和实施要求,确保政策精神准确传达。另一方面,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激发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政策执行者
县级农办负责将上级制定的乡村振兴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县级农办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3 沟通协调者
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主体,县级农办在其中发挥着沟通协调的关键作用。对上,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对下,要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同时,县级农办还要协调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执行。
4 监督评估者
县级农办要对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形。通过建立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监督机制,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
二、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的作用
1 推动政策落地实施
在产业发展方面,县级农办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 促进资源整合与配置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支持。县级农办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过程中,县级农办注重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利益的各类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4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三、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面临的问题
1. 资源整合与调配难题
县级农办在资源统筹上存在局限,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缺乏有效整合机制。在资金分配上,难以精准对接各乡村实际需求,导致部分项目因资金不足推进缓慢;技术推广方面,因资源分散,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持体系,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人才储备上,受限于编制和待遇,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制约政策执行的专业性与创新性。
2. 政策宣传与解读不足
部分县级农办在政策宣传上存在形式单一、覆盖面窄的问题,导致乡村干部和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彻。宣传多依赖传统方式,如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缺乏针对性解读和培训,群众难以把握政策核心要点与自身关联,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政策落地效果。
3. 基层执行能力薄弱
乡村基层执行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政策理解与执行存在偏差。部分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在项目规划、实施和监管中能力不足,导致项目质量不高、进度滞后。同时,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足,影响政策执行效率。
4. 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对县级农办政策执行的监督考核缺乏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考核重点多放在项目完成进度上,对政策实施效果、群众满意度等关注不够。监督方式单一,以事后检查为主,缺乏过程监督,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影响政策执行质量与乡村振兴成效。
四、提升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效能的优化策略
1 加强政策学习与培训
提高县级农办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和把握能力是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关键。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政策学习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政策解读和辅导,使工作人员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内涵和要求。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开展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政策执行水平。
2 拓宽资源获取渠道
为解决资源有限与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县级农办要积极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一方面,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创新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通过 PPP 等模式,吸引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投入。此外,还要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3 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
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政策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要明确各部门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可以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同时,加强对部门间协调配合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各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4 完善监督评估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政策执行进度、质量、效益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政策执行效果。采用多样化的监督评估方式,如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第三方评估等,发挥监督评估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
总之,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为提升县级农办在乡村振兴政策执行中的效能,需要加强政策学习与培训、拓宽资源获取渠道、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和完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采取这些优化策略,县级农办将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泽玲 石小波 孙川 . 区县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要点研究 .[J]. 乡村科技 , 2019(23):27-28
[2] 林国全 . 乡村振兴规划中基层政府职能定位探讨 .[J]. 农业知识 ,2020(16):43-45
[3] 王雪梅 . 县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