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成本与资源回收效率的影响
徐俊洁
上海城投兴港市政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306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垃圾分类成为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本文以上海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项目为研究实例,深入剖析城镇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成本和资源回收效率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垃圾分类在前期需要投入一定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其能有效降低垃圾处理综合成本,显著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对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城镇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成本;资源回收效率;上海南汇新城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垃圾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垃圾处理面临巨大挑战。垃圾分类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环保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我国各地也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以减轻垃圾处理压力,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上海南汇新城镇依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开展了 2024 年垃圾分类全覆盖推进第三方服务项目,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成本和资源回收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其他城镇提供经验借鉴。
二、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项目概况
南汇新城镇在原有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涵盖 60 多个居住区、100 多家企事业单位及公共区域,要求在 2023 年完成居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位提质增能改造及新建;持续巩固垃圾分类示范镇创建成果,提升分类实效;规范管理和监督考核全镇垃圾分类辅助管理员队伍;做好垃圾分类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落实对垃圾分类责任主体的考核奖励;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垃圾分类指标任务,力求达到全市先进示范水平。
三、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成本的影响
3.1 垃圾分类初期投入成本
在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项目启动阶段,面临着诸多资金投入需求。为满足垃圾分类需求,需购置大量专门设备,如分类垃圾桶、标识系统和收集容器等。有害垃圾桶需具备防泄漏功能,湿垃圾桶要考虑透气性以防止异味产生,这些特殊要求使得设备成本高于普通垃圾桶。同时,为提高居民、企事业单位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展了大量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讲座、投放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部分宣传费用占比较大。此外,对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可或缺,包括分类知识、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费用和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增加了初期成本。对于南汇新城镇来说,合理规划资金、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成为项目初期的重要任务。
3.2 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成本
实施垃圾分类后,南汇新城镇垃圾处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分类后的垃圾能根据不同特性进行专业化处理,避免了传统混合处理方式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问题。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冶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纸和有机垃圾通过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降低了处置成本。在垃圾填埋和焚烧环节,分类后的垃圾处理量明显减少,减轻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负担,延长了设施使用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虽然分类后的垃圾需要建立专门的收集和运输系统,但长期来看,这些投入带来的效益远超初期投资。
3.3 垃圾分类的长期成本效益
从长期来看,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项目的成本效益优势逐渐显现。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垃圾填埋和焚烧需求减少,降低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可回收资源回收率的提升,减少了原材料开采成本,降低了因资源短缺引发的价格上涨风险。垃圾分类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降低环保治理成本,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因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不当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理成本也大幅降低。随着回收技术的进步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的长期成本效益将更加显著,为城镇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四、垃圾分类对资源回收效率的影响
4.1 公众参与度不足
在南汇新城镇推进垃圾分类进程中,公众参与度不足成为突出问题。一方面,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不清楚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在实际投放时随意性大。例如,在一些居住区,常见将用过的纸巾随意丢入可回收垃圾桶,或把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放。另一方面,宣传教育覆盖不均。偏远区域和老旧小区宣传力度较弱,居民获取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有限。部分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认为垃圾分类增加生活负担,缺乏参与积极性。此外,社区和单位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形式单一、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高效推进。
4.2 垃圾分类设施的不足
南汇新城镇部分区域垃圾分类设施存在明显短板。部分老旧小区垃圾桶数量严重不足,居民常常需要远距离寻找垃圾桶,这不仅给居民带来不便,还易导致垃圾随意丢弃现象频发。而且垃圾桶的分类标识模糊不清,褪色、磨损问题突出,居民难以准确识别,增加了分类投放的难度。部分新建小区虽然规划了垃圾分类设施,但布局不够合理,投放点距离居民楼过远,或者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时段居民的投放需求,导致使用不便。此外,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设施维护不及时,如一些公园、街道的垃圾桶损坏后未能及时修复,影响了整体的垃圾分类效果。
4.3 回收体系的不健全
南汇新城镇的垃圾回收体系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回收渠道方面,缺乏统一且高效的信息平台,居民不清楚各类垃圾的具体回收地点和时间,导致可回收物常常与其他垃圾一同被丢弃。同时,回收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对接机制不完善,上门回收服务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回收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区域缺少专门的废旧电子产品、大型家具回收点,使得这些特殊垃圾的回收处理困难重重。在回收人员方面,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对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了解,无法对居民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进而影响了整个回收体系的运转效率。
五、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5.1 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成本的影响
在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项目启动阶段,面临着诸多资金投入需求。为满足垃圾分类需求,需购置大量专门设备,如分类垃圾桶、标识系统和收集容器等。有害垃圾桶需具备防泄漏功能,湿垃圾桶要考虑透气性以防止异味产生,这些特殊要求使得设备成本高于普通垃圾桶。仅购买一批符合标准的分类垃圾桶,就花费了数十万元。同时,为提高居民、企事业单位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展了大量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册、举办讲座、投放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部分宣传费用占比较大。例如,制作宣传册花费了数万元,在社区举办讲座的场地租赁、讲师费用等也支出不少。此外,对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可或缺,包括分类知识、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费用和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增加了初期成本。对于南汇新城镇来说,合理规划资金、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成为项目初期的重要任务。
实施垃圾分类后,南汇新城镇垃圾处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分类后的垃圾能根据不同特性进行专业化处理,避免了传统混合处理方式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问题。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冶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纸和有机垃圾通过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以金属回收为例,回收 1 吨废钢铁可节省约 1.2 吨铁矿石和 0.5 吨焦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降低了处置成本。在垃圾填埋和焚烧环节,分类后的垃圾处理量明显减少,减轻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负担,延长了设施使用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虽然分类后的垃圾需要建立专门的收集和运输系统,但长期来看,这些投入带来的效益远超初期投资。
从长期来看,南汇新城镇垃圾分类项目的成本效益优势逐渐显现。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垃圾填埋和焚烧需求减少,降低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可回收资源回收率的提升,减少了原材料开采成本,降低了因资源短缺引发的价格上涨风险。例如,随着废纸回收率的提高,造纸厂对新木材的采购量减少,有效缓解了木材资源紧张的问题。垃圾分类还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降低环保治理成本,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因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不当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理成本也大幅降低。随着回收技术的进步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的长期成本效益将更加显著,为城镇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5.2 垃圾分类对资源回收效率的影响
南汇新城镇通过垃圾分类,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在传统垃圾处理模式下,可回收物常因与其他垃圾混合而被污染,失去回收价值。实施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单独收集处理,避免了污染,提高了回收纯度和质量。例如,回收的纸张不再与有害垃圾混合,降低了废纸再处理成本;回收金属废品时能提取出更多有用金属,减少了冶炼成本。以回收废铜为例,分类回收后的废铜纯度更高,在冶炼过程中能提取出更多的精铜,提高了金属回收率。此外,注重有机垃圾的回收利用,将其转化为堆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废旧电子产品、旧衣物等可回收资源的处理技术日益成熟,回收价值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资源回收效率的提升。
垃圾分类不仅提高了单一资源的回收率,还优化了资源的整体利用结构。在南汇新城镇,有机垃圾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转化为生物能源或高质量堆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减少了化肥使用,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比如,利用有机垃圾生产的堆肥施用于农田,不仅提高了土壤肥力,还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于废旧电子产品和家电,通过专业回收通道,能够精准回收其中的贵金属、稀有金属等高价值资源,避免了传统处理方式中因资源微量而未被有效回收的问题,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以废旧手机回收为例,从中可以提取出金、银、铜等多种贵金属,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南汇新城镇的垃圾分类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垃圾分类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该项目催生了垃圾处理和回收相关产业,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例如,有机垃圾转化为生物气体用于发电,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旧电池和手机等电子垃圾的回收,促进了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的进步。这些回收产业的兴起为绿色经济注入了新动力,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再生资源回收、环保科技创新、绿色建筑等一系列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目前,南汇新城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垃圾分类产业链,从垃圾分类设备制造、垃圾回收运输到资源再生利用,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参与,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结论
上海南汇新城镇的垃圾分类实践表明,城镇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成本和资源回收效率有着深远影响。虽然在项目初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从长期来看,垃圾分类能够有效降低垃圾处理综合成本,显著提高资源回收效率,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尽管面临公众参与度不足、设施不完善、回收体系不健全等挑战,但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能够逐步克服这些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将在城镇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徐春方,平然,陈荣杰.黄河流域城镇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清洗世界,2024,40(07):160-162.
[2]熊思捷.湖北省麻城市城镇垃圾处理费征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2.
[3]代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对垃圾焚烧发电影响的应对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124-125.
[4]朱俊文.江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优化探究[D].南京农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