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户外拓展活动设计

作者

张小蓉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丰盛实验小学

摘要: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户外拓展活动来有效培养学生心理韧性是核心论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心理韧性对其应对学习与生活挑战至关重要。户外拓展活动凭借独特的环境与多样任务,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心理韧性的良好契机。设计包含团队合作、挑战克服等元素的活动,如野外定向寻宝、搭建简易庇护所等,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学会自我激励、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为其心理韧性的塑造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学生、心理韧性、户外拓展活动

一、小学学生心理韧性培育现存难题解析

在小学学生心理韧性培育领域,诸多难题阻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课程设置过度倾向知识传授,心理韧性培育课程稀缺且缺乏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未能结合小学生特点开展实践活动,难以将心理韧性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校园环境也存在一定局限,过度保护的氛围使学生较少面临真实挫折情境,当遇到困难时,缺乏应对经验,易产生退缩心理。 家庭教育层面,部分家长过度宠溺孩子,对孩子的需求过度满足,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挫折锻炼。在面对失败时,家长往往急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引导其自主应对,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也有部分家长因工作忙碌,对孩子陪伴不足,亲子关系疏离,孩子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无法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与引导,影响心理韧性的养成。

社会环境同样带来挑战。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网络中的负面信息易对小学生心理产生冲击,一些不良价值观可能误导学生,削弱其心理防线。同时,社会对小学生心理韧性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资源与活动场所,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韧性培养途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小学生面临更多压力,如繁重的课外辅导、激烈的竞争氛围等,却缺乏有效的减压与心理调适渠道,进一步加剧了心理韧性培育的难度。

二、以提升心理韧性为导向的小学户外拓展活动构建策略

为有效提升小学生心理韧性,精心构建户外拓展活动需多管齐下。活动目标设定要精准锚定心理韧性提升维度。聚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在野外徒步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途中需克服地形障碍,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逐步提升挫折承受力。将增强适应能力纳入目标,例如安排露营活动,让学生适应野外生活环境,学会自己搭建帐篷、准备食物,锻炼其在陌生环境中的生存与适应能力。注重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像组织团队接力寻宝游戏,各小组需成员相互配合、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借此提升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为心理韧性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规划应丰富多元且贴合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自然探索类活动,如植物观察与识别,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难以辨认的植物、恶劣天气等情况,这能锻炼他们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开展冒险挑战活动,像攀岩体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挑战自我身体极限,克服内心恐惧,增强自信心与勇气。融入团队合作项目,如搭建大型户外建筑模型,小组成员需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复杂任务,培养团队凝聚力与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支持,提升心理韧性。组织小学户外拓展活动,实施环节至关重要。活动前需勘察场地、介绍详情,降低学生恐惧。活动中,教师密切关注,以启发式提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活动结束后,组织分享总结,巩固心理成长,让活动发挥最大效能。

安全保障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挑选经验丰富、专业资质过硬的教练团队,负责活动现场的指导与安全监管。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设备,如攀岩活动中的安全绳索、头盔,野外徒步的急救包等。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学生受伤、恶劣天气等,明确应对措施与流程,确保在突发状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保障学生安全,为以提升心理韧性为导向的小学户外拓展活动顺利实施保驾护航,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充分锻炼与成长。

三、小学户外拓展活动推动心理韧性培养的成果彰显

小学开展以提升心理韧性为导向的户外拓展活动,已收获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学生展现出更强的抗挫能力。曾经面对难题就容易气馁放弃的学生,在参与野外定向挑战等户外拓展活动后,懂得坚持与尝试不同路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徒步目标时,即便遭遇体力不支、道路崎岖等困境,也能凭借顽强意志咬牙坚持,不再轻易被困难击退,挫折承受力得到显著增强。

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幅提升。露营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迅速适应野外环境,自主解决诸如搭建住所、获取水源等生活难题。回到校园,面对新的学习任务、班级环境变化,他们能更快调整状态,融入其中,不再对变化产生抗拒与焦虑,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团队协作能力成为学生的显著优势。在团队搭建户外建筑模型、接力寻宝等活动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各自特长,为达成共同目标紧密合作。在学校小组作业、班级活动组织中,他们能积极参与、主动沟通,与同学配合默契,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也得到极大激发。攀岩这类冒险挑战活动,让学生突破自我认知局限,成功登顶后,内心的成就感转化为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自信,敢于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参与竞争,面对新事物时不再畏缩,以积极勇敢的态度探索未知,全方位彰显出户外拓展活动在心理韧性培养方面的积极成效。

参考文献:

[1] 胡卫平。青少年心理韧性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 (2):129-136.

[2] 杨向东。户外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J]. 中国特殊教育,2020,(4):85-91.

[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 [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3):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