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绿化中节约型养护技术的应用探析
王杨
石首市自然资源监测中心
引言:在 “双碳” 目标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推广节约型养护技术成为风景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节约型养护技术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保障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1]。
一、风景园林绿化养护现存问题
当前,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多数地区仍采用漫灌、喷灌等粗放式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 ,不仅造成大量浪费,还可能因灌溉不均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肥料使用过度依赖化学肥料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土壤的生态平衡,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甚至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在能源消耗方面,养护过程中机械作业(如修剪、除草)的能源浪费严重,且缺乏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此外,绿化废弃物(如枯枝落叶、修剪枝条)多采用焚烧或填埋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风景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亟需通过节约型养护技术加以解决[2]。
二、节约型养护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精准灌溉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节水型养护通过智能化用水管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精准灌溉系统是核心手段,采用滴灌、渗灌、微喷等技术将水分直接输送至植物根区。其中埋地式渗灌管(孔径 0.6-1.0mm )适用于乔木、灌木,可将水分缓慢渗透至地下30-50cm 深根系层;草坪区则铺设滴灌带(滴头间距 20-30cm ),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按需供水。此类技术减少地表蒸发与深层渗漏,使水分利用率提升至 85% 以上。某生态公园改造中,将漫灌改为分区智能滴灌系统,年节水达3.2万吨。雨水资源化利用构建可持续水循环体系,在绿地建设中预埋 PP 模块雨水收集池(容量 50-200m3 ),通过透水铺装、集水沟渠汇集雨水。经三级处理(格栅沉淀→砂滤→紫外线消毒)后用于灌溉,可替代 40% 以上自来水消耗。例如某市政景观带在坡地设置阶梯式植草沟,引导雨水进入地下蓄水池,配套自动灌溉系统,年节约用水成本 15 万元。对于屋顶花园,则采用轻型蓄排水板收集雨水,实现自给式灌溉[3]。
(二)生态施肥与土壤保育技术
土壤健康管理是减少肥料依赖的关键,施用腐熟畜禽粪肥(羊粪有机质⩾45% 、牛粪 ⩾30% )或园林废弃物堆肥(C/N 比 25-30),每平方米年施用量 3-5kg,可提升土壤团粒结构,使氮磷钾流失率降低 50% 。微生物肥料应用显著提升养分效率,接种根瘤菌剂(每克含活菌数 ⩾2 亿)使豆科植物固氮量提高 30% ;复合菌肥(含解磷菌、硅酸盐细菌)将磷钾利用率从 30% 提升至65%o 。配合土壤覆盖技术,在树穴铺设碎木屑(厚度 5-8cm )或草坪区施用秸秆颗粒(粒径 1-2cm ),可降低地表温度
,减少水分蒸发 40% ,同时抑制90% 杂草生长。监测显示覆盖区土壤蚯蚓数量增加3 倍,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三)绿色作业与资源再生技术
能源节约通过设备升级与作业优化实现,新能源机械替代是突破点:采用48V 锂电驱动高枝修剪车(续航 ⩾6h ),较燃油机型降噪 20 分贝且零排放;太阳能智能喷灌站(光伏板功率 ⩾800V )可为 5 公顷绿地提供动力。作业时序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夏季灌溉安排在凌晨4-7 时(蒸发量仅为午间的 30% );冬季修剪选择正午时段(减少机械预热能耗);利用 GIS 系统规划最优养护路径,降低空驶率 40% 。废弃物循环体系实现闭环管理:树枝经移动式粉碎机(处理量 8-100% )加工为 3-5cm 覆盖物;草坪草屑通过高温好氧堆肥(55-65℃维持15 天)转化为有机肥[4]。
三、节约型养护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节约型养护技术全面落地并持续发挥效能,需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保障机制,涵盖人才培养、标准规范、政策激励与监管评估四大核心环节。(1)强化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针对一线养护人员、技术主管及决策层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基层人员重点掌握智能灌溉设备操作、有机肥科学配施、废弃物处理设备使用等实操技能,每年组织不少于40 学时的现场实训与考核认证;技术管理人员需深化资源循环原理、土壤生态修复、新能源设备运维等专业知识,通过案例研讨提升技术适配能力;决策层则聚焦节约型养护的长期效益分析与战略规划。建立区域性实训基地,配置滴灌系统模拟平台、堆肥发酵观测区等设施,实现“理论 - 实操 - 考核”闭环训练。(2)完善标准体系与操作规范。加快制定《节约型园林养护技术规程》,明确量化指标:规定草本植被年灌溉定额⩽0.3m3/m2 ,木本植物 ⩽0.6m3/m2 ;有机肥替代率不低于化肥总量的 60% ;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需达 90% 以上。同步编制《雨水收集系统施工验收规范》《微生物肥料施用技术指南》等配套文件,细化设备选型参数(如集水模块抗压强度 ⩾50kPa )、材料技术标准(覆盖物碳氮比20-30:1)及施工工艺要求(注肥式滴灌管埋深 ⩾25cm )。通过标准化约束,避免技术应用碎片化、随意化。(3)创新政策激励与经济杠杆。设立专项补贴制度:对采购智能灌溉设备、新能源机械的单位给予购置价 30% 的财政补助;实施阶梯水价奖励,节水率超 20% 的养护项目按每吨 0.5 元返还水费;推行“碳积分”交易,将废弃物资源化产生的碳减排量纳入地方碳市场。税收方面落实环保企业所得税减免(如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减按 90% 计税),并优先授予节约型养护项目绿色信贷。某省通过“以奖代补”政策,三年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1.2 亿元,建成节水灌溉示范区 28 个,财政补贴资金放大效应达 1:5 (4)构建数字化监管与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园林养护资源消耗数据库,要求养护单位按月上传水电能耗、肥料用量、废弃物处理量等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灌溉用水量、光伏发电量等关键指标。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年度生态审计,核算单位绿地面积的资源节约率(如吨水植被固碳量)、污染物减排量(化肥径流削减率)等核心绩效。实施“红黄绿”三色评级制度:连续两年评级“红色”单位将暂停养护资质,评级“绿色”单位优先获得项目招标加分。通过数据透明化与结果强关联,形成“监测- 反馈-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
结语: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是实现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既能降低养护成本,又能减少生态污染,提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然而,节约型养护技术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养护人员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努力,未来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保障措施,推动节约型养护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颖 .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安徽省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J]. 南方农业 , 2025,19 (06): 187-189.
[2] 肖崭.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探析[J]. 当代农机,2025, (01): 85-86.
[3] 尹向培 .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探析 [J]. 南方农业 , 2022, 16 (24): 62-64.
[4] 刘絮荫. 基于“节约型园林”理念下沈阳城市公园更新研究[D]. 沈阳建筑大学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