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桥梁桩基承台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

何龙 邓锋 李晓强 王永利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工务段 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引言

铁路桥梁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对列车运行品质及旅客安全意义重大。桩基承台作为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桩基的枢纽构件,在荷载传递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力学性能对桥梁整体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随着高铁运行速度提升至 350km/h,桩基承台承受的竖向荷载、水平制动力与振动荷载显著增加,在复杂地质条件(如软土、岩溶地区)和极端气候环境作用下,可能面临应力集中、裂缝扩展等潜在风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桥梁病害中,约 18% 与承台力学性能存在关联,其中少数重大事故与承台承载力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加强对铁路桥梁桩基承台力学性能的研究,对完善设计方案、改进施工工艺及保障运营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1 桩基承台的结构作用与受力特点

1.1 结构功能定位

桩基承台作为铁路桥梁结构体系中的关键传力构件,其功能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合理的力学传递机制,将桥梁上部结构(梁体)所承受的竖向荷载(恒载与活载组合)向各桩基进行有效分配;在列车制动或启动过程中,能够对产生的水平作用力加以约束,从而降低桩基发生侧向变形的风险;在桩群协同工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有助于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面对地震、洪水等极端工况,为桥梁结构的抗倾覆性能提供必要保障。从桩顶与承台的连接形式来看,铁路桥梁承台存在低桩承台(承台设置于地面以下)和高桩承台(承台露出地面)两种类型,在高速铁路桥梁建设中,低桩承台的应用较为普遍,这在增强结构整体刚度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

1.2 复杂受力特征

1.2.1 荷载类型

竖向荷载:包括梁体自重、轨道系统重量及列车活载,在运营阶段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冲击系数可达1.3~1.8(随车速提升而增大)。

水平荷载:列车制动产生的纵向力(约为竖向荷载的 10%~15% )、横向风荷载(强风地区可达 3.5kN/m2 )及地震作用(地震烈度 8 度区水平加速度达0.2g )。

附加荷载: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产生的附加弯矩、温度变化导致的约束应力(年温差20℃时,混凝土承台可产生 2MPa 温差应力)。

1.2.2 应力分布规律

通过有限元模拟与现场测试发现,承台应力分布呈现“三向不均匀性”:

竖向应力:在桩顶位置形成应力峰值,向承台边缘逐渐衰减,最大应力可达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 60%~70% 。

水平剪应力:在承台与桩基连接处最为显著,易引发剪切破坏,剪应力值 随水平荷载增大呈线性增长。

拉应力:承台顶面边缘及桩群中心区域易出现拉应力,当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约2.5~3.5MPa)时,会产生贯通裂缝。

2 影响桩基承台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

2.1 材料性能

混凝土强度:在铁路承台工程实践中,C30-C50 强度等级较为常用。相关试验数据显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每提升 10MPa ,承台极限承载力存在15%~20% 的增长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 C60 以上高强度混凝土时,结构的脆性特征可能会有所增强,在承受冲击荷载工况下的适应性需谨慎评估。

钢筋配置:承台结构的抗弯与抗剪性能与纵向受力钢筋、箍筋的布置方案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 HRB335 级钢筋,HRB400 级钢筋(屈服强度 360MPa)的应用可使承台抗弯承载力获得约 25% 的提升;箍筋加密区(间距 100mm )的抗剪性能相比普通间距区域(间距 200mm ),其增强效果大致在40% 左右。

材料缺陷: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蜂窝、麻面等缺陷,可能引发局部应力分布异常。实测结果表明,直径 50mm 左右的蜂窝缺陷,会导致周边区域应力出现约 30% 的增长,此类缺陷往往是裂缝萌生与发展的潜在诱因。

2.2 几何参数

承台尺寸:承台厚度与平面尺寸对其刚度具有显著影响。在相同荷载工况下,经相关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承台厚度由 1.5m 增加至 2.0m 时,最大挠度呈现约 35% 的下降趋势。然而,承台尺寸的过度增大可能导致材料的不合理使用,同时引起结构自重增加等问题。

桩群布置:桩数、桩距及桩长的组合方式与荷载分配存在密切关联。在众多布置形式中,等边三角形布置的桩群在受力均匀性方面可能优于矩形布置;当桩距处于3 至4 倍桩径范围时,桩间土的挤密效应通常能得到较好发挥。

剪跨比:承台高度与计算跨度的比值(即剪跨比 λ)对承台的破坏形态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当λ<1.5 时,承台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当λ>3 时,弯曲破坏可能成为主要破坏形式。

2.3 地质与环境条件

地基承载力:在软土地基环境下,承台设计需重视桩土协同工作效应。研究表明,地基反力的非均匀分布可能导致承台附加弯矩增加。以某高铁桥梁工程为例,软土地段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致使承台产生约 0.5mm/m 的曲率变化,进而出现横向裂缝等病害。

地下水作用:地下水所含氯离子、硫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耐久性存在潜在影响。在北方地区,频繁的冻融循环(年循环次数超 100 次)可能致使承台表面出现剥落现象,部分工程案例中剥落深度达到 50mm ,对截面有效受力面积产生一定程度的削弱。

振动疲劳:高铁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持续振动(频率范围约 5~10Hz ),会对承台材料性能产生影响。长期运营条件下,混凝土材料可能出现疲劳损伤。根据相关监测数据,运营 10 年后混凝土弹性模量可能降低 10%~15% ,对结构刚度产生不利作用。

2.4 施工质量

浇筑工艺:当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较大(超过 500mm )时,存在分层离析风险,可能导致界面强度出现一定程度降低(约 20% );振捣过程若未能充分进行,或对混凝土密实度产生影响,进而对其承载力发挥带来不利作用。

养护条件:在标准养护环境(温度 20±2% 、湿度 ⩾95% )下,混凝土 28d强度达标率表现良好,可达 98% 。而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如干旱地区),混凝土强度发展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强度降低幅度约为 15%~20% ,且表面产生干缩裂缝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预埋件安装:若支座预埋件与承台连接效果不佳,可能引发应力集中现象。实际测试数据表明,当预埋件出现松动情况时,其周围混凝土应力会有较明显增长(增幅可达 50%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结构损伤进程。

结束语

桩基承台作为铁路桥梁的关键结构部分,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桥梁整体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铁路桥梁桩基承台的力学性能受材料特性、几何构造、地质条件及施工工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其关键在于复杂荷载工况下应力分布的优化与变形控制的实现。现有研究借助理论推演、数值仿真及试验分析,已构建起较为系统的设计体系,但在诸如强震、列车脱轨等特殊荷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以及结构长期疲劳性能演变规律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探究的空间。通过后续深入研究,有望进一步优化铁路桥梁桩基承台设计,为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运营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朱志钢 , 张应红 , 孙军 , 等 . 高速铁路跨西江桥深水岩溶超长桩基快速施工技术 [J]. 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13):54-59.

[2] 郭风琪 , 王鹏蛟 , 杨奇 , 等 . 重载列车作用下桥墩 - 桩基竖向动荷载特性试验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2021,54(11):79-90.

[3] 任亮 . 铁路桥梁桩基础承台分担荷载效应研究 [J]. 铁道建筑 ,2016,(0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