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团场教育文化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
郭彤 杨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学校
摘要:本文从兵团精神与团场特有地域文化出发,探究团场教育文化对青年教师职业信念形成、教学能力提升及人格魅力塑造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兵团团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场域,其独特的军垦文化背景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文章通过分析团场教育文化环境下青年教师成长的促进与制约因素,阐述其专业发展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旨在为团场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供思路,助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关键词:团场教育文化;青年教师;职业信念
一、团场教育文化浸润青年教师职业信念
团场教育文化植根于兵团精神的深厚土壤,蕴含着“屯垦戍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职业信念形成具有深刻熏陶作用。兵团团场地处边疆,自然环境艰苦,地域文化独特,这种特殊环境中,青年教师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实践,逐步接受并内化这些优秀品质,形成坚定职业信仰。团场特有的军垦一体化教育氛围让青年教师更加珍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激发他们扎根边疆、奉献教育的热情。兵团精神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青年教师形成正确教育观念,树立为民族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青年教师置身团场教育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接受优良传统熏陶,内心逐渐萌发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责任担当,这种职业信念转化为持续前进的动力,推动他们在教育岗位上不断攀登新高峰。
团场教育文化对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塑造同样不可忽视。团场学校普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这种文化氛围使青年教师更容易理解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神圣性,增强职业自豪感与归属感。当青年教师深刻体会到自己肩负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时,其职业价值认同感随之增强。团场教育环境中,“军垦一体”特色文化传统为青年教师提供精神指引,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团场地区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客观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青年教师的视野拓展和专业交流,这要求学校管理者更加重视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突破地域限制。青年教师在团场文化熏陶下,逐渐形成责任至上、勇于担当的职业态度,凝聚成立德树人的根本追求,这种职业信念支撑他们面对工作困难时保持坚定信心,在教育事业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团场教育文化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团场教育文化根植于兵团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与支撑点。团场文化特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营造优质土壤,使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局限;团场学校教育传统彰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革新勇气,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卓越标准,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团场环境特有的边疆地域特点和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对其跨文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因素方面,团场学校普遍重视传帮带机制,老教师经验传承有序;制约因素方面,团场地区专业培训资源不足,教研活动深度有限,这种矛盾促使青年教师更加注重自主学习与实践反思。青年教师置身于团场教育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专注钻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习惯,教学水平因而获得质效双提升。
团场教育文化蕴含集体主义精神与协作共进理念,为青年教师搭建优质专业发展平台。团场学校普遍构建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使经验丰富教师的智慧得以传承,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得以加速提升。团场教育传统中根深蒂固的互助友爱价值观念,创造出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教研环境,青年教师在此环境中形成开放心态与合作习惯。团场学校推行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研活动等专业发展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展示与学习机会,使其教学视野不断拓宽,教学技能全面提高。然而,团场地区师资结构不均衡、高水平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也制约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与深度。为克服这些困难,团场学校积极开展校际联动和线上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地域限制,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专业学习与成长机会。
三、团场教育文化塑造青年教师人格魅力
团场教育文化作为兵团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对青年教师人格塑造具有深远影响与独特作用。团场文化传承“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核,植根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背景,潜移默化引导青年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锻造坚韧不拔的品格与毅力。青年教师沐浴于团场文化氛围中,逐步内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形成独具魅力的人格特质。团场教育传统彰显爱国爱民情怀与家国情怀,这种精神熏陶使青年教师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更加澎湃,在学生面前展现崇高精神境界与人格风范。促进因素方面,团场学校普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制约因素方面,边疆地区生活条件艰苦,物质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有时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为此,团场学校注重通过集体活动、文化建设等途径,丰富青年教师精神文化生活,使其在克服困难中实现自我超越,铸就坚毅性格与开拓精神,面对困难挑战时表现出色担当与勇气。
团场教育文化对青年教师人格完善发挥系统引领作用与全面滋养功能。团场学校注重传统美德传承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激励青年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要求,成为学生人格培养的楷模与榜样。团场文化强调责任担当精神与使命意识,引导青年教师增强职业荣誉感与历史使命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团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年教师爱国情感不断升华,人格品质更加完善,精神境界持续提升。为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团场学校采取多项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建立"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度,发挥老教师言传身教作用;二是开展团场特色文化研学活动,加深青年教师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三是搭建青年教师展示平台,通过教学比赛、专题研讨等方式激发成长动力。青年教师在团场文化滋养熏陶中,逐渐形成既坚定又包容、既刚毅又温和、既独立又合作的人格特点,这种平衡发展的人格结构使其能够从容应对教育教学复杂情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可信赖引路人与人生导师。
结论:团场教育文化作为兵团精神在教育领域重要体现,对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具有全方位影响。通过浸润职业信念、提升教学能力、塑造人格魅力三个维度作用,团场教育文化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坚定信仰、过硬本领、高尚品格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扎根边疆教育一线,传承发扬兵团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作出重要贡献。团场学校应继续发挥文化育人优势,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注:本文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科研2024年度课题“团场学校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JKY-2024-230
参考文献
[1] 任光华.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和尝试[J].电脑迷, 2023.
[2] 张任波.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困惑调查与思考[J].云南教育(视界), 2023(21):20-21.
[3] 彭红玉.区域中小学青年教师评价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24(9):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