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提升策略探讨

作者

荆娜 荆浩 张慧

370321198607043022 370321199503073037 370304198702065127

一、引言

建筑工程监理通过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使工程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5% 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 40% ,工期延误率控制在 5% 以内。监理工作覆盖质量控制、进度监督、投资审核等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每提升 1% 监理质量可减少 2%-3% 的工程损失) ) 传统监理存在 “重验收轻过程” 倾向,旁站监理到位率不足 60% ,隐蔽工程漏检率达 15% ,难以形成闭环管理。在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提升监理质量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重要保障,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监管体系完善: 80% 以上的项目实行 “旁站 + 巡视 + 平行检验” 监理模式,关键工序(如混凝土浇筑)旁站率达 90% ,验收规范执行率提升至 85% 。

技术应用起步: 60% 的监理单位采用 BIM 技术进行图纸会审(碰撞检测效率提升 5 倍), 40% 的项目使用移动端 APP 记录监理日志(数据实时上传率⩾90% )。

责任机制强化:监理工程师签字终身追责制度覆盖率 100% ,质量事故监理责任认定准确率达 90% ,较十年前提升 30% 。

2.2 主要挑战

履职能力不足: 30% 的监理人员缺乏专业资质(持证上岗率仅 75% ),对新型工艺(如装配式施工)监理能力欠缺,违规指令识别率不足 60% 。

过程监管薄弱:隐蔽工程验收滞后(平均延迟 24 小时),旁站记录完整性仅 70% ,关键数据(如混凝土强度)造假识别率不足 50% 。

协同效率低下:与建设、施工单位信息互通率不足 40% ,监理指令闭环率仅 65% ,问题整改跟踪不及时(超期未改率达 20% )。

市场竞争无序:低价中标导致监理服务缩水(人员配置不足标准的 60% ),恶性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 3% 以下,制约质量提升。

三、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提升的核心原则

3.1 全过程管控原则

事前预防:施工方案审批覆盖率 100%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准确率≥ 95% ,提前识别风险点(预防有效率 ⩾80% )。

过程严管:关键工序监理到场响应时间 ⩽1 小时,平行检验频率符合规范要求(如钢筋间距检测每 100 ㎡不少于 3 点),数据记录真实率 100% 。

3.2 精准专业原则

分级监理:根据工程复杂程度(如超限建筑、普通住宅)配置监理资源,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普通监理员配比 ⩾1:3 ,特殊工序(如钢结构焊接)配备专项监理。

技术适配:监理手段与施工技术匹配(如智能化工程配备弱电监理),新型材料(如低碳混凝土)检验方法更新及时率 ⩾90% 。

3.3 责任闭环原则

指令跟踪:监理通知单签发后 24 小时内确认签收,整改期限明确率 100% ,复查通过率≥ 95% ,未达标项二次整改率 100% 。

追溯可查:监理资料归档完整率 ⩾98% ,关键节点影像记录保存年限 ⩾5 年,质量问题溯源时间 ⩽24 小时。

四、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提升的关键策略

4.1 人员素养提升策略

专业化培训:年度继续教育时长 ⩾40 学时,新增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课程(占比 ⩾30% ),考核通过率 ⩾85% ,持证上岗率达 100% 。

能力分级:建立 “初级 - 中级 - 高级” 监理工程师分级体系,高级监理需具备 5 年以上大型项目经验,专业覆盖土建、机电、安全等 8 类以上。

4.2 技术应用深化策略

数字化监理:推广 BIM+GIS 技术可视化监理(模型精度 LOD300),隐蔽工程采用 360 全景记录(数据存储年限 ⩾10 年),问题识别效率提升 40%

智能监测融合:接入施工监测数据(如塔吊垂直度、混凝土强度),异常值自动预警(响应时间 ⩽5 分钟),监理干预及时率提升至 90% 。

4.3 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流程标准化:制定 12 类监理工作流程图(如验收流程、变更流程),关键节点审批时限压缩至 48 小时,资料传递误差率 ⩽5% 。

绩效考核:将旁站到位率、问题整改率(权重 ⩾40% )纳入考核,与薪酬挂钩比例 ⩾30% ,优秀监理人员晋升通道畅通率 100% 。

五、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提升的实施路径

5.1 政策与标准完善

准入机制:提高监理单位资质标准(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增加 20% ),推行监理人员职业资格电子证书(造假率降至 5% 以下),市场净化率提升 30%

规范更新:每年修订监理规范(覆盖新型工艺),明确智能建造监理要点(如机器人施工监督标准),标准适配性提升至 90% 。

5.2 行业协同推进

三方联动:建立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周例会制度(参会率 ⩾95% ),共享

质量数据库(数据一致性 ⩾90% ),协同解决问题效率提升 50% 。

信用体系:监理企业信用评价覆盖率 100% ,不良行为记录与招投标挂钩(失信企业投标限制率 100% ),行业诚信度提升至 80% 。

5.3 监督考核强化

政府巡查:每年开展 2 次监理质量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旁站记录(真实率⩾90% )、平行检验数据(准确率 ⩾85% ),违规查处率 100% 。

社会监督:公开监理报告(关键信息披露率 ⩾80% ),鼓励公众举报违规行为(查实奖励率 100% ),外部监督覆盖率提升至 60% 。

六、结论

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提升通过人员专业化、技术数字化与管理标准化,可使工程质量隐患减少 50% 、监理指令闭环率提升至 90% ,有效保障工程建设安全。当前存在的履职能力不足、协同低效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准入机制与推广智能监理技术解决。未来,随着数字孪生(监理模拟误差 <3% )与 AI 辅助决策(风险识别准确率 ⩾95% )的应用,监理模式将向 “智能预警、精准干预、全程追溯”转型,推动监理行业从 “现场监督” 向 “价值创造” 升级,为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永辉 . 工程监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C]//2024 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论坛论文集. 2024:1-5.

[2] 谭进. 探讨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工程监理的作用及工作提升策略[J].建筑与装饰 ,2021(9):78,81.

[3] 汪慧 . 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策略与实践研究 [C]//2025 工程技术与材料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