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体育与科学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李雅楠
新泰市滨湖小学 山东新泰 271200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强调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教育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体育与科学融合,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还能促进学生在多元情境中形成跨学科综合素养。探索小学体育与科学融合教学模式,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小学体育与科学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机能提高体育运动能力,通过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思维能力。两种学科的相互结合可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认知,也满足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要求。另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要学会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跨领域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因此体育与科学学科间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打破各学科的壁垒,也同时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与能力发展的一并同进,帮助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体育与科学融合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融合教学原则
融合教学应考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注重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好奇、善于探索的时期,因此,融合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为其提出富有挑战性、有趣味性的问题。通过体育教学融合科学探究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长跑活动中指引小学生探索影响跑步远近的科学原理,例如,起跑角度、起跑速度等,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融合的基于学生的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科学素养的提升,促进身强体健和智力的开发,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养成。
(二)注重学科交叉与知识整合的融合教学原则
想要达成小学体育与科学的综合教育,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与重视各种知识的交叉融合、组合构成一套完整有序并相互关联的学习流程。以体育活动为导向,融入相应的科学元素,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其中的科学规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系统的知识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篮球运球过程中,可以借助科学课去讲述运动中运用的摩擦力原理、重力理论以及运球轨迹之间的关系等,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物理的理论认知。而这种通过学科的交流与知识点的混合来提升认识领域与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也能锻炼其在多个知识领域内统筹运用的能力,符合现阶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以及系统知识认知的要求,并有助于训练学生复杂场景运用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方式。
(三)突出实践探究与能力培养的融合教学原则
融合教学应当关注行动式的探索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期待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他们的知识并发现问题与答案。鉴于体育运动的学科特性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这正符合科学探索的精神。应该建立有挑战性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用体育运动去实施科学探索与实证验证。例如当要探究跳绳速度如何影响心律时,会让孩子们去实践跳绳且收集有关心率的数据,再去解读这些数据来理解运动及生物反应。这种实践过程不仅仅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更加重要的是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旨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核心素养特别是科学探究素养与健康素养的同步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体育与科学融合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课程内容融合的设计路径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课程主干线索进行梳理整合,加强体育与科学学科的融合性与有用性。“人体运动科学”主线,建立了运动与科学并行模块,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运动的基础上,可掌握身体结构、运动生物学等关联科学概念。例如,设立“透视我的身体”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在体育课堂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试验,并收集学生跳动次数、呼吸频率等,观察身体组织器官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在科学课堂上详细讲解人体心脏、肺部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以及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理念。如此进行课程再整合,可形成更高阶的课程融合层次,对学生建立起完备的科学认知图谱,提高学生多领域运用能力,也能综合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养,并真正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二)教学方法融合的实施路径
教学方法融合强调打破单一教学模式,结合体育教学的情境体验法与科学教学的探究实验法,构建以体验与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流程。例如,在讲授“力与运动”主题时,体育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短跑比赛,并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探究跑步过程中的加速度、阻力等科学原理。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体验中提出问题,科学课堂上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融合式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培养了其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能力。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融合的优化路径
教学评价融合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与综合素养发展的全过程。基于体育与科学融合的特点,可设计综合性评价任务,如组织一次以“科学运动小达人”为主题的项目展示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运动表现与科学原理解说相结合,展示学习成果。评价标准既包括运动技能水平,也包括科学探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长变化。
结语: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体育与科学融合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与科学素养的协同发展。通过明确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科交叉与知识整合、突出实践探究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教学路径,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提升了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表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融合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未来需进一步深化融合教学研究,丰富教学资源与策略,全面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书学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 2021, 011(006):163-165.
[2] 郑德露 .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 [J]. 当代体育 , 2022(5):0083-0085.
[3] 苏强强 .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J]. 当代体育 ,2021(13):0094-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