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模式探讨
屈劲风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75
1.引言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难满足读者,特别是视障、听障等特殊读者的多方面需求。AI 为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关注视障、听障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是构建公平知识环境的关键。因此,探讨AI 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对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意义重大。
2.AI 赋能服务模式变革
2.1 智能信息检索与推荐
关键词检索仅依据字面匹配返回结果,影响检索效率,难满足读者深层需求。智能检索系统融合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解析读者需求,筛选出契合度最高的文献、论文等资源。对读者检索、浏览和借阅记录进行深度挖掘,建立个性化兴趣模型,不仅能记住读者关注的领域,还能预测读者的潜在需求,实现资源的精准主动推送,让知识获取从被动查找转变为主动服务,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检索体验。
2.2 智能服务交互
智能客服可实现文字、语音等多种交互方式。读者通过图书馆 APP 语音询问,如“我的借阅书籍是否超期?超期后如何处理?”,智能客服能迅速解析语义,精准告知超期情况,详细说明缴纳罚款的流程、地点和注意事项。面对模糊提问,如“想找些有趣的科幻小说”,智能客服会进一步沟通,了解读者对科幻类型、作者的偏好,给出贴合需求推荐。虚拟助手根据读者检索词,主动推荐相关主题词,优化检索策略,提升检索效率。虚拟助手可整合图书馆物联网数据,以动态热力图形式,直观展示座位的实时占用情况,读者跟随操作指引,完成选座、预约、签到等流程。
2.3 资源管理智能化
资源管理方面,AI 技术可提高资源管理效率与精准度。馆员对图书手动进行分类,耗时长,难免错分、漏分。AI 图像识别系统捕捉图书封面、书脊文字、图案信息,识别图书类别、作者、出版年份等核心数据,自动归入对应类目。在盘点工作中,应用RFID 技术,馆员手持扫描设备在书架间移动,系统自动扫描图书标签,实时核对馆藏信息。AI 可实现数字资源智能存储管理,依据使用频率、重要程度调整存储策略,保障高效存储与快速访问,定期备份、更新和维护,确保资源安全可用[1]。
3.AI 在视障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3.1 语音导航与导览服务
语音导航系统和语音导览服务,提升视障读者服务体验。语音导航系统应用智能定位技术,结合图书馆部署的定位传感器,构建高精度馆内地图,实时计算视障读者位置。读者发出目的地指令,如前往文学类书架、去借阅台等,系统可发出语音提醒,引导读者抵达。读者可使用专用设备扫描图书,获取图书详细语音介绍,帮助读者了解书籍价值,确定是否借阅。
3.2 无障碍数字资源建设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语音合成技术相结合,将文字内容转化为有声读物,让视障读者能听书,实现知识获取的多元化。图像描述生成技术则为静态图像赋予了“语言生命力”。学术期刊中图表、历史档案珍贵照片、艺术画册等,AI 可自动生成文字说明,讲给视障读者听。AI 对网页、文档进行优化,通过语义标注、导航层级重构等技术,让屏幕阅读器能以更清晰、有序的方式播报内容,实现自主、高效的知识获取。
3.3 智能辅助阅读
智能辅助阅读系统可语音朗读文献,满足视障读者需求。通过情感模型,朗读小说可表现角色的情绪变化。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与语义理解技术,能解构文本,快速定位核心结论、创新点,生成内容概要,大幅提升阅读效率。如阅读学术论文时,能快速识别重要部分并提炼关键信息,还可根据读者阅读情况提供学习建议和拓展资源[2]。应用数据挖掘与个性化推荐算法。根据读者兴趣偏好推荐资源信息,针对阅读中的薄弱环节,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从被动阅读到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效率。
4.AI 在听障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4.1 手语翻译与可视化沟通
手语识别系统捕捉听障读者手语动作,结合上下文语义分析,将手语动作转化为文字信息或语音。语音内容也可转换为动态手语动画,或生成文字信息,方便与听障读者沟通。在虚拟图书馆中,听障读者佩戴智能设备,用手语即可查看书籍简介、借阅状态等内容,通过手语与虚拟馆员进行互动。对于复杂的学术讲座、培训活动,AI 可生成实时手语字幕,同步投影在会场屏幕上,提升听障读者的服务体验。
4.2 可视化资源建设
AI 助力实现资源深度挖掘与可视化呈现。通过对文献、学术数据进行分析,自动提取关键信息,以知识图谱、动态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呈现学科发展脉络、研究热点趋势,帮助师生快速把握学术前沿。AI 将音频内容转化为手语动画,通过可视化界面呈现,使听障读者无障碍阅读。AI 实现可视化资源的智能更新与维护,实时监测数据变化,自动优化资源展示形式,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4.3 智能提醒与通知服务
智能提醒与通知服务通过分析借阅历史、阅读偏好等数据,主动推送个性化通知,如新书上架提醒、学术讲座预告等。当借阅书籍临近归还日期,AI 系统提前发送短信或 APP 消息提醒,避免逾期产生滞纳金。通过视觉、震动方式,在手机 APP 上以文字和图标结合形式推送图书续借提醒,以及活动时间、地点等图文通知,提高听障学生对图书馆活动的参与度[3]。
5.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带来机遇,实现了信息检索、服务交互等方面的智能化变革,改善了特殊群体服务体验。未来,高校图书馆需深化技术与服务融合,加强读者培训,推进跨部门合作,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红,刘炜,黄琴玲,等。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智慧化管理研究 [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 (7): 113-120.
[2] 陈超群,吴新年。智能辅助阅读系统在视障用户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J]. 图书情报工作,2021, 65 (9): 110-117.
[3] 张素芳,王鑫。智能提醒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实践 [J]. 图书馆学刊,2020,42 (10):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