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豫剧马派代表大戏“一挂两花”精湛的表演艺术

作者

宁笑娟

三门峡市戏曲研究中心

作为一名中青年演员,特别崇拜豫剧一代宗师马金凤,特别喜欢马派大戏,我终于有幸参加马派学习班的培训,使我进一步增长了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对我们的理论知识积累、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我有信心传承好马派大戏,继承好马派艺术。

新时代我们戏曲人也要紧跟步伐,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认为一名戏曲演员,首先要在创作理念上,使戏剧艺术发放广大,历久弥新,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的爱岗敬业,专注艺术,执着追求,追求卓越的刻苦精神,传承他们艺术特长,传承他们的艺术精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理念,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专注艺术、执着追求、追求卓越的刻苦精神。继承他们的艺术特长,传承他们的艺术精髓。使戏剧艺术发扬广大、历久弥新。

“一挂二花”是马金风大师一生舞台艺术积累的典型体现,是众多戏曲艺术家集体智慧的凝结。马老师的三部经典大戏,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行当不同,分别,帅旦、彩旦、老旦、主题思想不同,分别是穆桂英,威武雄力,刚健豪爽,花打朝七奶奶,畅快泼辣,热烈欢快,花枪缘中,姜桂技,洒脱俏丽,优美抒情,马金风老师的表演风格,唱腔,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清脆圆润,永久传唱的经典。

谨在此结合个人肤浅的舞台艺术实践,谈这次通过培训学习,我对马派艺术意境风格,唱腔特色的认识和体会。

一.马派艺术的表演风格

马派艺术表演风格,是从马派代表剧目结合舞台艺术、人物形象中分别集中体现出来的一种表演内在和外在的艺术体现。更是马老在舞台艺术人物塑造中,艺术细节和艺术体验。即人物思想、心理活动、艺术形象、艺术情感的集中概括。也因其人物艺术行当的不同而各具出彩的亮点。

首先说《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从艺术行当来説可称之为“帅旦”,这个“帅旦”行当是马金凤老先生的艺术独创。是巾帼英雄穆桂英这个传统女子的古典美、形象美、心灵美以及为大宋江山社稷为保家为国五十三岁又挂帅出征的巾帼楷模。马老先生在舞台艺术塑造上用特有的女蟒、凤冠再加天子宝剑、帅字“令”旗等服装道具,把一个英姿、飒爽、俊俏威武的古代女子的艺术形象,鲜明生动的刻画在舞台上。

再説《花枪缘》中的姜桂枝,由于剧目中的故事情节是姜桂枝带领儿孙去寻找阔别数十载的恩爱丈夫老罗义,而此时的姜桂枝按其年龄和身份当属“老旦”行当的舞台艺术形象。马老采用老旦俊扮、靓扮的艺术手法,特别是鬓角插一小红花,凸显了“老旦”人物行当的俊美、俏美,更是对离别数十载的丈夫的思念。相见的急切、情感的形象表达。此时的一根拐杖反而更衬托出了老年人的身体康健和步法的矫健。单凭扮相已把姜桂枝的人物形象刻画到了理想的真实的艺术境界。

还有《花打朝》中的程七奶奶。按艺术行当而论,七奶奶属青衣身份的“彩旦”行当。所以在表演特别是扮相方面,马老赋于人物的是大青衣性的“彩旦”妆扮和形象表演,更多地赋于了其“彩旦”色彩。洒脱俏丽、优美风趣、泼辣明快。当然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小郎门外连声请”的“三出场”。第一出场是,第二出场是,第三出场才是真正意义上把其形象风格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单从艺术形象上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七奶奶的形象魅力牢牢地牵动着观众的视角和心灵,产生了浓郁的舞台艺术感染力。

二.马派艺术的唱腔特色

马派艺术的唱腔特色更是丰富多彩,魅力无限。谨在此浅谈我感触较深刻,体会更深切的几方面。

马派艺术唱腔“清脆”,清即在发音吐字巧妙,声腔清脆、甜润,听起来入心入耳。如《穆桂英挂帅》中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这段唱中,一大段五十多句的唱词,马老唱起来,清脆入耳、轻松自然。这不仅仅是马老的唱功好,嗓音好,更多的是她老人家的演唱技巧有独到的高明之处。那就是吐字清晰,发音巧妙,我们看从“我的儿一马三箭射的好,我的小女儿她的箭法高,她箭射金钱落在了埃尘……未杀三合那个并两阵,小奴才他起下一个杀人的心,回马三刀使的也怪准,刀劈那个王伦一命归阴……他言讲住在河东阿有家门,杨令公是他先人,他本是那宗保的儿子杨延景的孙,曾祖母佘老太君,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等等都巧妙运用了“闪版”“垫音”“偷换气”的演唱手法,使该段唱腔酣畅淋漓,入心入耳。

马派艺术的唱腔明亮、通透,富有磁性。说马派艺术的唱腔明亮、通透,富有磁性是指马老在演唱时巧妙运用自身的嗓音甜润清脆的优越性,唱出来的唱腔明亮、通透,富有穿透力,富有磁性。“老身家住南阳地,离城十里姜家集,那个棋盘大街就在路西……”等一百多句的唱词无不体现她的此种唱腔特色(恕不一一例举)。

马派艺术唱腔生活、朴实,富有感染力。如《花打朝》中的“小郎门外连声请,后堂里来了我王氏诰命,我的老爷名叫程咬金,外人送号叫个‘程愣征’……”当唱到“后堂里来了我——”时用了一个生活朴实的“喷嚏”来表现人物的泼辣明快、真实自然。再如“都説我爱説爱笑爱热闹,”一句,当唱到爱説爱笑时,自然巧妙的笑声增强了唱腔的艺术特色。又如“谁要是和我的脾气,割我的肉吃我也不觉疼,我要是遇到那个不平事,我两眼一瞪把牛吓惊,我一脚蹋他沤麻坑,老天爷要是得罪我,我也敢把它戳一个大窟窿。”中的“割我的肉吃不觉疼和我也敢把它戳一个大窟窿”等演唱把七奶奶泼辣明快的人物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马派艺术唱腔欢快流畅、叙说性、叙事性强。如“老身家住南阳地”一百多句唱,能够声声入耳、引人入胜,最大的优越性就是除马派唱功扎实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马派唱腔艺术欢快流畅,自然酣畅,叙説性强,叙事性强,如第一句“老身家住南阳地唱‘老身’时有回忆回味之感,”“家住”有一种亲切感,“南阳地”有一种自豪感,这种唱词和唱腔板式在传统上称之为“表家”马老的演唱亲切自然,耐人品味。

马派艺术的音乐伴奏

提起马派艺术的音乐及伴奏也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如:《辕门外三声炮》的一段唱,音乐恢宏大气,弦乐和吉乐结合的《二八板过门》已把辕门外三声炮的气氛烘托了出来,使人听起来很振奋,富有艺术张力,自然就有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再如《花打朝》中小郎门外连声请这段唱“五湖四海有威名”后的音乐伴奏从欢快有张力的节奏情感中抒情缓慢轻松自然而富有弹性,烘托出了人物性格,体现出了马派艺术的音乐风格和伴奏风格。

总之,马派艺术的唱腔风格富有弹性,富有张力,字字如珠,句句串珠,使人百听不厌。

“戏比天大”坚持人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民的创作方向,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方式丑化人民,文化创作要不拘于格,不行于态。做为一名戏曲演员,我们要做到,台上端着架子,台下放下架子,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出名人千万不要忘记出力人,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普通演员要像牛一样去劳动,像土地一样企业奉献,要从传统的小舞台,走向新时代的大舞台。

我们要永远保持对艺术的渴望,永远守住舞台这块圣地,用自己的艺术收藏观众和人们的灵魂,让自己的舞台艺术更加绚丽,更加灿烂,做一名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