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分析
李茂盛 张洛绮 秦学 李霁晨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一、体育产业“软环境”概述
1.体育产业“软环境”的内涵
体育产业“软环境”是指除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场地器材等“硬环境”之外,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的、相对抽象的环境,涵盖了政策法规、人才、文化、市场、社会认知等多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对体育产业的资源配置、市场活力、创新动力、社会参与度等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软环境能够降低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成本,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体育产业“软环境”的构成要素
体育产业“软环境”由多个关键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
(1)政策法规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政府出台的产业规划、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法规,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有力的支持。这些政策不仅能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还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2)人才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它包括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留存等环节。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职业培训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体育产业人才的供给质量。同时,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平台,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文化环境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它包括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等。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建设体育场馆、开展体育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能够提升公众的体育意识,激发体育消费热情,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4)市场环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涵盖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竞争与合作、市场监管与服务等方面。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促进市场竞争与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5)社会认知环境反映了公众对体育产业的认知程度和消费观念
社会对体育产业的认可度越高,公众的体育消费意愿越强,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就越旺盛。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升社会对体育产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些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软环境”的整体框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陕西省体育产业“软环境”建设现状
1、政策法规环境
陕西省在体育产业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15 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 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 亿元。该意见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产业主体、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等,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此外,陕西省还通过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优化了体育赛事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2、人才环境
陕西省高度重视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陕西省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加强体育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依托高校院所探索体育交叉学科建设,完善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体育领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结合。此外,陕西省还实施了专项培训计划,大力培养运动防护师、体能教练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打蜡师、制冰师等冰雪运动急需技能人才。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陕西省建立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评价绿色通道,放宽政策条件,简化进人程序。
3.文化环境
陕西省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近年来,陕西省成功举办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如2024 年跳水世界杯超级决赛和2024 年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中国赛区),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陕西的国际影响力,也激发了公众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此外,陕西省还通过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如泾河新城体育中心,将体育与商业、娱乐、餐饮等元素结合,创造了新的体育消费场景。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体育文化内涵,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4、市场环境
陕西省在优化体育产业市场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根据《陕西省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意见》,陕西省着力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投资吸引力水平、监管服务创新水平和政策法规保障水平。此外,陕西省还通过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加强与经营主体的沟通,强化政策供给,为体育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在市场培育方面,陕西省积极培育体育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发展,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5、社会认知环境
陕西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公众对体育产业的认知和参与度。近年来,陕西省通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如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舞动长安”群众健身技能大赛等,提高了公众的体育参与意识。此外,陕西省还通过体育惠民电子消费券发放工作,直接带动了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体育消费热情。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公众对体育产业的认知度,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陕西省在体育产业“软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文化营造、市场优化和社会认知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陕西省体育产业“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策协同与落实不足
陕西省体育产业政策在协同性和落实效果方面存在明显问题。不同部门之间政策衔接不畅,导致执行混乱和低效。基层政策宣传解读不到位,资金拨付延迟,严重影响了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此外,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市场管理和监督薄弱,高危体育项目经营混乱,体育用品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健身场所经营缺乏规范性等问题依然存在。
2、人才短缺与结构失衡
陕西省体育产业面临人才资源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15-2019 年,陕西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年增长率小于 2% ,且部分行业人员流动少、变化小,反映出专业人才供应不足和产业规模较小的问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体系相对传统和封闭,人员流动少,与其他省份和行业的交流少,限制了陕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体育旅游等新兴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尤为突出,2020 年我国体育产业存在 200 万人才缺口,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理人、体育场馆运营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均。
3、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陕西省在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存在不足,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利用率不高,体育文化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不够。部分地区缺乏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导致人们缺乏对体育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在足球等项目上,存在足球文化的断层,年轻一代对本土球队的认同感逐渐淡化,地方财政对足球的投入有限,制约了赛事 IP 的孵化空间。
4、市场发展不平衡
陕西省体育产业市场环境存在地区经营收入不平衡的问题,体育场地数量比例差异不大,但经营收入和法人单位数量差距明显,且与西安相比差距较大,且差距逐渐扩大。此外,体育产业市场管理和监督薄弱,高危体育项目经营混乱,体育用品行业缺乏行业标准,健身场所经营缺乏规范性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赛事的宣传和组织水平有待提升,未能充分发挥赛事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
5、公众体育消费观念滞后
陕西省公众体育消费观念滞后,体育消费以衣食住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占比为 57% ,但体育消费占比则相对较小。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以及体育配套设施较为滞后,难以满足市民的体育健身和观赛需求。此外,社会对体育产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有待提高,公众对体育产业的参与度和消费意愿不足,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和社会支持度。
综上所述,陕西省体育产业“软环境”建设在政策协同与落实、人才短缺与结构失衡、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市场发展不平衡和公众体育消费观念滞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陕西省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政策、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加以解决。
四、陕西省体育产业“软环境”建设的优化策略
1、加强政策协同与落实
陕西省应建立跨部门的体育产业政策协调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政策目标一致、措施协同。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制定详细的政策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考核指标,建立政策落实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同时,优化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高危体育项目、体育用品行业、健身场所经营的规范管理,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陕西省应深化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改革,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评价绿色通道,放宽政策条件,简化进人程序,提供优惠政策,如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等,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陕发展。此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陕西省应加强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提高公众对体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传播体育正能量。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品牌,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如西安城墙马拉松、杨凌农科城马拉松等,提升城市体育文化形象。同时,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支持体育影视、体育传媒、体育出版、体育创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提升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促进市场均衡发展
陕西省应加大对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推动体育产业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偏远地区的体育服务水平,促进体育消费市场的均衡发展。同时,完善体育产业市场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高危体育项目、体育用品行业、健身场所经营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5、提升公众体育消费观念
陕西省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的体育消费意识,开展体育消费知识讲座、体育消费体验活动等,引导公众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便利性,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举办体育消费季等活动,刺激体育消费,提升公众的体育消费意愿。同时,鼓励企业开发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体育消费从传统的体育用品、健身服务向体育旅游、体育赛事、体育培训等多元化领域拓展,提升体育消费的品质和水平。
总之,我们期望通过上述优化策略,陕西省能够有效提升体育产业的“软环境”质量,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运坤,贾燕,夏忠梁,孙晋海,米靖.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共生:概念、特征与要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01).
[2] 王星玥,陈元欣.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的国际经验与镜鉴[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05).
[3] 张震,董晨,杨文刚,杜熙茹,郭琴.中国特色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路径研究[J].体育学刊,2023(02).
[4] 沈克印,曹庆泽.新质生产力提升体育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J].体育与科学,2024(04).
[5] 路来冰,杨少雄.新质生产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4(04).
作者简介:李茂盛(1965.6- ),男,汉族,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 2024 年度科研常规课题“陕西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建设研究”(编号:2024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