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堤防工程渗流监测及预警研究

作者

李亚运

身份证:370687199009232072

一、引言

堤防作为防洪的重要屏障,在抵御洪水灾害、保护人类居住和生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堤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渗流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渗流可能导致堤身土体强度降低、堤基承载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险情。例如,1998 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多处堤防出现渗流问题,引发管涌、滑坡等险情,给防洪抢险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堤防工程渗流监测方法与技术

堤防工程渗流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可分为渗 仪器和物探渗流监测方法两大类。在渗流监测仪器方面,渗流管是基础设备之 化反映渗流大小与方向,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仅能实现局 水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捕捉渗流点水位变化并转 位置和环境要求严格。渗流传感器则利用压阻、电容或光纤原理实 因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且可分布式测量的优势,在现代监测中应用广泛,整体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物探渗流监测方法则通过物理特性探测实现非侵入式监测。磁共振法利用射频脉冲激发水分子磁共振信号,可获取水分分布和渗流速度等信息,虽能大面积快速探测且无侵入性,但设备成本高、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层电阻率变化识别渗流区,适用于渗漏通道定位和土体饱和状态检测,可实现三维成像且分辨率高,却易受地下水位和土质影响。地质雷达依靠高频电磁波反射信号识别浅层渗漏通道和接缝脱空,具有快速、无损、实时成像的优点,但深部探测能力有限。超声波检测则通过声波参数变化检测混凝土结构缺陷,精度高且可定量分析,不过仅适用于穿堤建筑物的小范围检测。这些技术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监测需求合理选择搭配。

三、渗流预警指标与预警系统

渗流预警指标与预警系统的构建是堤防工程安全防控的核心环节。渗流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渗流量、渗流压力、渗流梯度和渗流速度:渗流量作为单位时间内的渗流流量,其突变或超限可能预示堤身裂缝、堤基管涌等异常,常用量水堰、渗流量计监测;渗流压力反映渗流水对堤防的推力,过大易导致土体变形破坏,通过埋设渗流压头计监测,超指标意味着高风险;渗流梯度体现渗流压力沿堤防厚度的变化梯度,超限可能引发流土、管涌等渗透破坏,需结合不同位置渗流压力及堤防尺寸计算;渗流速度过快会携带土体颗粒破坏结构,可借助流速仪或示踪物运动速度间接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包含四个子系统:监测子系统由各类仪器和采集装置组成,按布局布于关键部位,实时收集数据并传输;处理子系统对数据预处理(滤波、去噪等)、分析(趋势、相关性 )并存储,提升数据质量;预警子系统将实时数据与预设指标对比,采用阈值法、机器学习等触发预警,通过多种方式发信号;报警子系统配合预警子系统,将信号传达给相关单位和人员,确保及时应对。

四、堤防工程渗流监测及预警案例分析

三峡大坝建立了高精度渗流监测系统,在坝体内部和表面布置了大量的渗流监测仪器,如渗压计、量水堰等,对坝体渗流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了一些渗流异常情况,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了大坝的安全运行。例如,在某次监测中,发现某部位的渗流量略有增加,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排查,确定是由于局部排水系统堵塞导致。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后,渗流量恢复正常,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电阻率法监测大坝渗流,通过在大坝不同部位布置电极,测量地层电阻率变化,有效地识别了渗流区域和渗流路径。在一次监测中,利用电阻率法发现了大坝底部存在一处渗流异常区域,经过详细勘察,确定是由于基础局部存在薄弱层,导致渗流集中。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灌浆加固等措施,成功解决了渗流问题,确保了大坝的稳定。华北某堤防安装了渗流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渗流量、渗流压力等参数,结合预警指标进行预警分析。

五、堤防工程渗流监测及预警的发展趋势

堤防工程渗流监测及预警技术的未来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一是仪器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便于复杂环境布设,减少对堤防结构破坏,降低成本,且具备自动采集分析、自我诊断功能,提升监测效率与可靠性。二是物探技术应用拓展,除现有方法外将研发新技术,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成趋势,可提高监测精度与可靠性。三是融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挖掘海量数据规律, 借助机器学习等建立智能模型,实现精准预测预警。四是构建集成化预警系统,融合渗流、变形、应力应 等监测,通过多参数分析全面反映堤防状态,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

堤防工程渗流监测及预警是保障堤防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渗流监测方法和技术,合理确定渗流预警指标,构建完善的预警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不断优化和改进,能够及时发现渗流隐患,有效预防险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堤防工程渗流监测及预警技术将朝着仪器小型化、智能化,物探技术应用拓展,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集成化预警系统构建等方向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监测及预警的水平,为堤防工程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昱. 堤防工程安全评估自动化监测技术实践与思考[J]. 现代工程科技,2025,4(3):177-180.

[2] 邓鑫西. 基于植被表观特征的堤防接触渗流破坏判别方法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22.

[3] 王建家. 黄河宁夏段堤防防洪安全预警指标定量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