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结合劳动教育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杨柳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

一、利用多元劳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劳动教育的内涵丰富,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 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在实 际教学 中,根据不同的劳动类型挖掘运动元素,并将其融 入体育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带来新颖有趣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 养的发展。基于此,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体育教 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 内容建构 :

( 一) 通过日常生活劳动,丰富体育教学

所谓“生活即教育”,日常生活中包含丰富的 劳动教育内容,如打扫房间、教室、校园等劳动,整 理书包、衣物、书架等劳动,参与简单的食物准备 和烹饪等劳动,以及修理日常生活用品等劳动。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劳动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以此丰富体育教学内 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 责任感。例如,体育器材是保障体育课程顺利开 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每一件器材处于良好的 状态,才能让学生安全、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但 是,目前的体育器材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少 数学生将学校的体育器材带回班级甚至带离学 校,供个人使用 ; 学生不爱护体育器材,导致器材 的破损率较高 ; 学生借还器材,随意拿放,收拢管理缺乏主动性。对此,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 中,可以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器材借用、搬运 与整理的劳动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 取分组轮值的方式,让值日生配合教师参与体育 器材的借出、搬运和布置等准备工作,以及课后操 场的清理和器材归还等工作。这样的教学管理措 施可以将日常生活劳动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也可 以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体育器材的准备和 维护工作之中,并养成有借有还、爱惜器材的习惯。

( 二) 结合生产劳动,创新体育教学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传统工艺制 作、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的劳动创造了社会价值, 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社会生产劳动 与体育运动之间有密切的关联,通过对赛跑、跳 远、投掷等一些体育项目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它们 多是在社会生产中逐渐演变出来的。 因此,在初 中教育教学设计中,教师也可以将生产劳动的元 素引入体育课程,丰富体育运动内容,促使学生在 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体验社会生产方式,进而感 悟并树立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理念。

(三) 利用服务性劳动,拓展体育教学

服务性劳动主要是指那些直接满足人们非物

质需求的劳动活动,如物流配送、文化创意、社区 服务、环保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目标要 求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 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促使学生 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基于此,在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探索 中,教师应利用服务性劳动来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以 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社会运行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 能力。

二、结合劳动教学,创新体育教学方式

在探索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 的过程 中, 教师可以利用劳动元素创设学习情境,设计互动 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 情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体育知识 和劳动技能,并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

( 一) 创设劳动情境,组织体育运动

在探索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 的过程 中, 创设劳动情境是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劳 动场景,设计多元化的运动项目,促使学生参与其 中,并锻炼他们的体力,有效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和劳动技能,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例 如,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传承农 耕文化,弘扬 劳动精神,教师研 究开 发 了“折返跑— —五谷丰登”跨学科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教师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体育相结合,通 过折返跑这一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体验并传承农 耕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将体育与劳动课程很好地进行了融合,强化了学生的劳动与 运动体验,从而达到了传承农耕文化,跨学科教学 育人的目的。

( 二) 加强项目教学,促进体育锻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 2022 年版) 》提出要开 展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结构化学 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 中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其核心 之处在于在问题驱动下实现跨学科融合、学用结 合。这种开放、自由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 习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将知识转 化为能力、内化为素养。 因此,在劳动教育融入初 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构建中,教师应探索设计 跨学科项目,开展项目式学习,促使学生在体劳结 合中实现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三) 开展拓展实践,培育精神品质

除了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学校、教师

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外的综合性体育实践活动,使 学生在更宽广的空间与更丰富的环境中锻炼身 体、体验劳动。这些活动既可作为体育课程的拓 展,也可作为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项目。

三、通过多元评价,促进体劳教学融合

在探索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 中,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在实 际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劳动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以及劳动态度 的转变等 多个 维度,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 标准。

( 一) 关注实践过程,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育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促进劳 动教育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建 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养 发展情况。在跨学科视角下,过程性评价是检验 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 应围绕体劳核心素养,关注学生体劳能力、健康 行为、劳动观念、劳动 习惯和 品质、体劳精神,以 及课堂过程中的体现等评价要素,依据学生年龄 特征和 学 习特 点,制订评价量表、评价卡 片,同 时,发挥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评价作用, 全面呈现学生在体劳融合过程中的成长。构建 “学校—学生—家长—社 区”相结合 的 多元评价 体系,综合反映学生在跨学科课程中的表现,以 实现有效评价。

( 二) 结合学业考试,促进体劳育人

学业考试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主要方式之 一。通过将劳动教育的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不仅 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 观念和实践能力。为此,学校、教师应合理设计学 业考试标准和考核方式,综合反映学生的成长。 在实际操作中,为促进劳动教育与学业考试的有 机结合,可以设计一些以劳动技能和体育表现为评价内容的考核项目。

总之,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不仅能够 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而且对“五育并举”的实现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入,教育工作者还应继续研究课标提出的跨学科 融合教育理念,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劳 动技能,让学生去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为学生提 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

[1]周渟渟,张艳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 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24( 10) :124-126

[2]张鑫淼,郝媛媛,卢高峰.劳动教育融入中 小学体育教学的逻辑理据、目标指向及实践路 径[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 学大会论 文摘 要集———专题报告 ( 学校体 育 分 会) , 2023: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