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作者

王来淮 李玉斯

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媒体以其快速、多元、互动的传播优势,对传统电视新闻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自身变革。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在各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采编模式效率低下、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为电视新闻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1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现状与挑战

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从新闻选题策划、素材采集,到后期编辑制作、播出分发,各环节均依赖大量人力投入。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人员主要依据自身经验和有限的信息资源确定新闻选题,缺乏对受众需求和热点趋势的精准把握,导致新闻内容与受众期待存在偏差;在素材采集环节,记者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采访、拍摄,效率较低,且受地域、时间等因素限制,难以快速获取全面、丰富的新闻素材;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剪辑、配音、特效添加等工作繁琐,人力操作不仅耗时久,还容易出现失误,影响新闻制作质量和时效性。

2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应用现状

2.1 新闻策划环节的应用

在新闻策划环节,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挥作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收集、整合全网海量的新闻数据、社交媒体信息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挖掘出潜在的新闻热点和受众关注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则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语义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含义和情感倾向,帮助编辑人员更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和舆论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的新闻选题。部分电视台已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新闻策划,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讨论话题和搜索关键词,预测新闻热点,为选题决策提供参考。但目前人工智能在新闻策划中的应用仍处于辅助阶段,其分析结果还需人工进一步筛选和优化,尚未实现完全自动化的选题策划。

2.2 新闻采集环节的应用

在新闻采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传感器和无人机新闻采集方面。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数据、事件信息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新闻中心,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和实时动态数据。无人机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和高空拍摄优势,能够快速抵达新闻现场,获取全景式、多角度的新闻画面,尤其适用于自然灾害、大型活动等特殊场景的新闻采集。

2.3 新闻编辑环节的应用

新闻编辑环节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在视频剪辑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动识别视频中的关键画面、人物、场景等元素,根据预设的剪辑规则和风格,快速生成新闻视频初稿,大大提高剪辑效率。在字幕生成和配音方面,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将新闻文本自动转换为字幕,并通过语音合成技术生成自然流畅的配音,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成本。在特效制作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模拟各种复杂的视觉效果,为新闻视频增添独特的视觉魅力。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3.1 智能化新闻策划与选题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电视新闻采编的智能化新闻策划与选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驱动力。目前,一些媒体机构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人工智能在新闻策划中的巨大潜力。例如,浙江日报在两会报道中新增了“AI绘两会”板块,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全网信息进行智能监测,自动生成“两会热词榜单”,为记者提供了数据驱动的选题参考。此外,腾讯新闻开发的新闻线索智能挖掘系统,通过对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的海量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捕捉热点话题,为记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选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全网信息,精准预测新闻热点,还可以结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行为特征,生成定制化的新闻选题方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大量的新闻案例和受众反馈数据,学习优秀新闻策划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优化选题策略。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模拟不同选题的传播效果,为编辑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实现新闻策划的科学化、精准化。这种智能化的选题策划方式将极大地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3.2 自动化新闻采集与生产

在新闻采集方面,人工智能将实现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机器人记者和智能穿戴设备将成为新闻采集的重要力量。智能机器人记者可以自主完成新闻采访、信息收集等任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实时记录和整理采访内容。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现场音视频、图片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新闻中心,实现新闻素材的快速采集和共享。在新闻生产环节,人工智能将实现从素材处理到成品制作的全流程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自动分类、筛选、编辑和审核,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大幅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缩短新闻制作周期,实现新闻的实时传播。

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1 技术融合与创新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中的深度应用,面临着与现有媒体技术系统融合的难题。不同技术平台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接口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数据共享和交互困难,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此外,电视新闻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具有独特性,现有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完全满足行业需求,需要结合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进行技术创新和定制化开发。为应对这一挑战,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推动不同技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电视新闻行业的特殊需求,研发专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升技术的适配性和创新性。

4.2 人才培养与储备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新闻采编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普遍存在知识短板。他们缺乏对人工智能技术原理、算法和工具的了解,难以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同时,既懂新闻传播又精通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现有新闻采编人员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在线课程等形式,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5 结语

本文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与挑战,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策划、采集、编辑等环节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为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能够有效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优化新闻服务质量。未来,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树.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 2024(7).

[2]汤云.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采编播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 2024, 48(1):145-147.

[3]邹雁鹏.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11):0142-0145.

作者简介:王来淮,1989 年9 月,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本科,编辑,中级,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