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党组织引领退役军人社会融入机制探析

作者

莫红梅

退役军人事务局 河北省遵化市 064200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退役军人社会融入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政治引领,增强退役军人组织归属感

当前中国正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迎来新的发展要求。退役军人工作政治属性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第一位的要求[1],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退役军人群体作为重要人力资源,承载着从军营向地方社会的身份转换任务,其适应融入状况关乎基层稳定大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的战斗堡垒,在服务联系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组织引领工作明确了根本导向。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能所在,退役军人长期接受军事化管理和政治教育,形成了扎实的政治认知基础,基层党组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载体,延续并强化这一政治优势,帮助其在社会角色转换中保持思想自觉和政治定力。培育组织情感认同体现了另一重要维度。基层党组织建立常态化关爱机制,营造温暖的集体氛围,为退役军人提供稳定的精神支撑,有效纾解其转型期的心理困扰,为其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有利于整合服务资源,提升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水平

服务资源整合是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的核心体现,我国采用多元立法模式,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规范性制度、保障性措施,推动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化进程[2],为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奠定了制度基础。现阶段退役军人群体面临就业安置、技能培训、医疗保障等多元化需求,各部门资源配置存在分散化特点。基层党组织作为统筹协调的关键枢纽,能够有效破解资源配置碎片化难题。统筹多元服务供给是其核心功能所在,基层党组织依托组织网络优势,协调民政、人社、卫健等职能部门,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将分散的政策资源、资金支持、服务项目进行系统整合,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权益维护保障关注更直接的现实需求,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立退役军人诉求收集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其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民的服务保障,有效提升其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社会融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有利于拓展参与渠道,促进退役军人价值实现

参与渠道拓展是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动员功能的重要体现,需要在坚持政治引领和多元协作的理念指导下,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力量,推动退役军人群体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3]。基层党组织统筹引领退役军人社会融入工作,这一实践丰富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选择。拓宽社会参与空间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基层党组织依托组织网络和协调优势,有效整合村(社区)委员会、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资源,为退役军人创造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参与机会,打破传统单一化的融入模式。激发个人价值潜能关注更为深入的发展需求,基层党组织发挥引导作用,帮助退役军人认识并运用自身军事素养、组织纪律性强等独特优势,在基层治理、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展现专业能力,推动其从被动适应向主动贡献的角色转变,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提供双向促进的良好环境。

二、基层党组织引领退役军人社会融入的机制构建

(一)构建政治引领机制,强化思想教育和组织吸纳

系统化的政治引领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的核心载体,也是确保退役军人在社会融入过程中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4]。第一,要强化理论武装体系,构建常态化学习教育平台。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退役军人工作方针政策,在组织保障上加大对退役军人集中地区基层党组织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力度,完善健全适应退役军人特点的多层次学习培训机制。积极运用党员活动日、主题党课等载体,如开展“军旅精神传承”主题教育、“从军营到地方”角色转换培训等活动,结合退役军人军旅经历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其融入地方提供思想指引。第二,要优化组织吸纳路径配置,结合退役军人居住分布实际,推动党支部建在退役军人聚集的社区、企业、合作社等组织中,扩大党的组织在退役军人群体中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党员组织生活参与度,形成以军地党性教育衔接为核心的“党建+服务”深度融合模式,积极推动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发展培养等组织建设要素融入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全过程。

(二)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权益维护和精准帮扶

落实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实现社会融入的核心在于服务,加大对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力度是推动退役军人群体实现顺利融入的关键途径。第一,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要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退役军人群体特殊需求的服务供给及保障机制,构建退役军人专项服务清单制度,如建立退役军人困难认定标准、优抚对象动态管理办法等,为退役军人社会融入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要创新退役军人权益维护机制。基层党组织要从退役军人具体权益出发,创新跨部门协调与资源整合模式,搭建涵盖就业安置、医疗优待、住房保障等领域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对退役军人个性化困难的摸排分析,如针对就业困难、因病致贫、子女教育等不同类型问题,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解决退役军人现实困难。

(三)完善参与融入机制,搭建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平台

参与融入作为实现退役军人社会融入的重要抓手,目标在于提升退役军人社会贡献度的基础上促进其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5]。第一,要统筹协调机制规划,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目标实现的协调机制有序衔接,认真做好制度衔接工作。根据退役军人群体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指导细则与实施方案,基层党组织要强化统筹保障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等方式统筹退役军人参与渠道规划设计,推动退役军人社会融入高质量发展。第二,完善退役军人参与支撑体系。在基层治理参与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退役军人政治素养高、组织纪律性强等优势特点,如引导其参与社区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工作。在经济建设参与方面,要借助退役军人现有的技能专长优势,如协助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群体的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社会事务参与方面,依托退役军人服务经验,推动其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事务。

参考文献:

[1]裴金佳.深入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严明纪律保障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J].机关党建研究,2024,(07):25-28.

[2]杨晶,邓大松.社会质量视角下中国退役军人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6(04):173-183.

[3] 裴金佳.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工作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J]. 旗帜,2024,(02):47-49.

[4]王创.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4,39(06):11-13.

[5]王创.退役军人社会参与的意愿强化与动力激发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6(12):112-124.

作者信息:莫红梅,1973 年 6 月 25 日,女,汉族,人,本科学历,职称,工作单位: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