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学”到“写中创”,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践
吴珺瑶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享誉盛名的教育家,其提出的诸多教育理念历久弥新,至今依旧熠熠生辉,尤其是创造教育理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在创造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积累直接经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源泉,并将实践所得的情感、素材转化为创造性写作成果,实现创新思维与写作能力的双向发展。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以解放儿童创造力为核心,围绕生活、实践与创新构建起系统的教育思想体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将社会作为广阔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与创造。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构成,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媒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展开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不仅有益于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增强其创作性表达的能力,对学生的高质量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从理念革新层面来看,在创造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能重新审视作文教学的本质,认识到作文应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而并非简单的技巧训练,从而探寻出更加高效、新颖且使用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策略(一)“境中思”,创设多元情境涌现写作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而角色扮演情境的融入为学生在作文中倾注灵魂提供了媒介。陶行知主张教育应扎根生活,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且倡导解放儿童创造力,而语文作文情境创设旨在通过营造生动、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创造力,两者在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唯有在情境的加持下,方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涌现出强烈写作情感,使写出的文章真正被赋予灼热的灵魂和生命力,也才能为“做中学”与“写中创”做好铺垫。
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那次玩得真高兴”的写作主题中,老师可聚焦于写作主题,在教室中重现学生们常见的游玩场景,如游乐园一角、旅行途中等,并利用彩色卡纸制作摩天轮、过山车等游乐设施模型,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在教室地面铺上蓝色塑料布代表湖水,放置一些小船玩具,营造出划船游玩的喧闹氛围。借助“伪真实”的场景布置,帮助学生快速回忆起 在游乐园游玩时的欢乐时光。紧接着,融入角色扮演环节,鼓励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工作人员等游乐园中的不同角色,如一些学生扮演兴奋的游客手持“门票”,在“游乐设施”间奔跑穿梭,模拟排队等待、享受游乐项目时的激动神情。
(二)“做中学”,设计学习任务捕获写作技巧
陶行知创造教育强调“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实践在教育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而“做”并非盲目的行动,而是包含了行动、思想和新价值产生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着重指出:“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小学生写作基础相对薄弱,累积的作文素材有限,因而教师可以多元化任务为驱动,驱使学生在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捕获作文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中思考,为其写作创意的激活打下前提。
如在指导部编版五年级“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主题中,教师便可由浅入深地设计如下任务群,为学生赋予广阔的“做中学”的空间:任务1:结合记忆中的家乡面貌及老师给出的图片,谈谈二十年后家乡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任务2: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采访家人或邻居等方式,收集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记录下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节日习俗、婚礼习俗、丧葬习俗等),并整理成笔记。任务3: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家乡风俗,编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说明文,介绍其起源、发展和具体习俗,要求内容要有条理,语言要准确,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写中创”,开展协同写作活动激活创造才能
“写中创”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生活实践和知识积累为根基,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传统写作思维定式,进行个性化、创新性表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更离不开思维的碰撞。因而,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协同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做中学”,在思维碰撞和经验交流中实现“写中创”,在共同讨论写作主题、构思文章框架、分享写作思路中激活创造才能,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中,教师便可顺势组织“汉字文化探究小组”的协同写作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汉字的某一方面,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有趣的字谜等进行探究。期间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如部分学生查阅书籍资料,部分上网搜索信息,还有部分负责整理汇总等。收集到丰富资料后,小组共同讨论确定写作主题和文章结构,并就此展开写作。
(四)“评中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反馈作文水平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自主学习与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因而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更要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个性。一方面拓展评价维度,既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情况,也要考察其创意水平;另一方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写作优点与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也能帮助教师自身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作文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的作文主题中,在评价环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首先让学生
进行自评,对照写作要求,从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生动、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等方面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打
分和反思,写下自评意见。接着开展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互相阅读作文,用“我最喜欢文中 ___这句话,因为_”“如果在_ ___方面再补充一些内容,文章会更精彩”等方式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并打分。
总结
作文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而在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的统领下,作文教学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语文教师唯有具备前沿的教学理念,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优秀教育理念为引领,持续性优化教学方法及思路,方能顺利实现作文教学从“做中学”到“写中创”的转变,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升架桥铺路。
参考文献:
[1] 张梦姣.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 [J]. 教育界, 2021, (22): 56-57.
[2] 王秀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的小 文教学研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20, (08): 100.
[3] 肖雨程.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 策略研究 [J]. 作文成功之路, 2020, (27): 41.
[4] 王慧慧.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J]. 作文成功之路, 2020, (24):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