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特色治疗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仇珺
青海红十字医院 810000
引言
急性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脑动脉狭窄、痉挛或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导致脑部局部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脑梗死等严重疾病。目前,常规西医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存在局限性。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中医内科特色治疗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在调节机体气血、改善脑部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然而,关于两者联合治疗急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研究尚待深入。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内科特色治疗联合高压氧对急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这段为期一年的时间里,于我院神经内科通过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精心选取了 100 例患者,作为本次深入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为: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急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年龄在 18-75 岁之间;发病时间在 72 小时以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其他严重脑部疾病;对高压氧治疗不耐受或有高压氧治疗禁忌症;近 3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影响脑供血的特殊治疗。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运用专业且随机的分组方式,将这 100 例患者均匀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0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 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为 27 例,占比 54% ,女性患者为23 例,占比 46‰ 。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跨度处于 21-73 岁之间,经计算得出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1.2±7.8) )岁。反观实验组的 50 例患者,男性患者为 29 例,占比 58% ,女性患者是 21 例,占比 42‰ 。年龄范围在 20-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0.8±8.1) )岁。随后,对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均值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运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数据的 P 值均大于 0.05,这充分表明两组患者在这些关键的一般资料维度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具备高度的可比性,能够为后续研究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 ,每日 1 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片 20mg ,每日 3 次口服,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给予补液、控制血压等基础治疗,治疗周期为 2 周。
实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内科特色治疗及高压氧治疗。中医内科特色治疗方面,先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 30g 、当归尾10g、赤芍 10g 、地龙 10g 、川芎 10g 、桃仁 10g 、红花 10g) );肝阳上亢型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 9g 、钩藤 12g 、石决明 18g 、山栀 9g 、黄芩 9g、川牛膝 12g 、杜仲 9g 、益母草 9g 、桑寄生 9g 、夜交藤 9g 、朱茯神 9g ),每日 1 剂,水煎 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进行穴位按摩,选取百会、风池、太阳、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 3-5 分钟,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每日 1 次。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设定为0.2-0.25MPa ,稳压吸氧 60 分钟,中间休息 10 分钟,每日 1 次,10 次为 1个疗程,共进行 2 个疗程。
(三)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评分:依据患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进行评分。
2.脑动脉血流速度: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速度,记录平均血流速度( ⋅vm) ),评估脑血流状态[2]。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 SPSS22.0 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是具体数值,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形式。想要得知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 t 检验和 X2 检验来分析。如果 P 这个数值小于 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临床症状评分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二)脑动脉血流速度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急性脑供血不足的病理基础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常规西医治疗主要针对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环节,但难以从根本上调节机体整体功能。
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使氧气弥散到缺氧的脑组织中,改善细胞代谢,减轻脑水肿,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为受损脑组织修复创造条件。同时,高压氧还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3]。
中医内科特色治疗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补阳还五汤可补气活血,改善气虚血瘀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天麻钩藤饮能平肝潜阳,调节肝阳上亢引起的气血逆乱。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疏通脑部气血,改善脑功能。本研究中,中医内科特色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从整体调节和局部改善两方面协同作用,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脑血流状态上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治疗能够多途径、多靶点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特色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供血不足,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态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该联合治疗方法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为急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海军,娄国梁,查远琼,陈永,袁敏.灯盏花注射液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效果对比[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7(05):615-620.
[2]赵爽.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Meta 分析及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
[3]李璟怡,毕晓君,孙奇.慢性脑供血不足肾虚血瘀型采用养脑通络汤 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