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以赛促学"在应用型本科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刘娟 王薇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下,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务谈判作为商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商务谈判课程作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在商务领域的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将产业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以赛促学”则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实践能力。
一、产教融合与 “以赛促学” 的内涵及意义
(一)产教融合与 “以赛促学” 的内涵
1.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它打破了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壁垒,使教育能够紧密围绕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表现为将企业实际的商务谈判案例、流程、技巧等引入课堂,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商务谈判场景和需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赛促学” 的内涵
“以赛促学” 是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竞赛过程中的挑战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提升技能。在商务谈判课程中,学生通过参加商务谈判比赛,模拟真实的商务谈判过程,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对商务谈判理论的理解,提高谈判能力。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 “以赛促学” 的意义
在产教融合视角下,“以赛促学” 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商务谈判比赛的题目和场景往往来源于企业实际案例,学生在比赛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商业问题和谈判需求,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以赛促学” 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对商务谈判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竞赛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以赛促学”在商务谈判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与比赛衔接不够紧密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商务谈判比赛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未能及时引入企业最新的商务谈判案例和技巧,导致学生在比赛中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此外,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在比赛中面对复杂的谈判场景时往往手足无措。
(二)师资队伍实践不足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实绩,然而,教学团队的大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职,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其对教材的重构缺少创新。
(三)企业参与度不足
虽然产教融合强调企业的参与,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参与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和比赛的程度有限。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繁忙,缺乏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真实的商务谈判环境和企业资源。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使得企业的需求难以准确传达给学校,学校的教学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学生实践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商务谈判实践能力上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比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谈判能力;而部分学生则对比赛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实践机会较少,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外,比赛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不够完善,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以赛促学”在商务谈判课程实践的优化策略
(一)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与比赛的融合
将“以赛促学”模式引入应用型本科商务谈判课程,是实现产教融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深入研究商务谈判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将比赛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企业实际案例和比赛真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谈判场景和问题。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谈判技巧。此外,教师要及时跟踪商务谈判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
以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谈判竞赛为例,该比赛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牵头主办的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分为知识赛与实践赛两个阶段。知识赛(个人赛形式)阶段采用线上平台答题的方式,由各参赛院校组织进行,主要考核商务谈判方面的专业与理论知识;实践赛阶段重点围绕商务谈判的准备、开局、报价、磋商、终结或签约等环节展开实际操作,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整合相关知识,运用相应的策略,如谈判过程中锚定效应、沉默压迫等心理战术的运用、僵局处理中第三方介入、换轨谈判等策略运用,能够独立撰写商业计划书。通过比赛的参与,将商务谈判理论知识在比赛实践阶段得到针对性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
(二)重视“双师”培养,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关键举措。这一理念强调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又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校可以通过完善教师准入与评价机制、校企协同培养、强化培训与资源支持、政策激励与制度保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等方式来实现“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企业参与度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合作机制。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和比赛。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的商务谈判经验和技巧;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商务谈判环境。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由企业提供比赛题目、评委和奖品等资源,使比赛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方案。在比赛组织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团队中发挥作用,共同提高。同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比赛中的问题和需求,调整教学和指导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志刚,王炎,苏龙.以赛促教视角下职业教育的改革思考[J].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2023(8):82-85.
[2]保慧,孙兵.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