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力量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杨玉林

榆林市靖边县第三中学 718500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内涵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核心力量指的是人体核心区域(腰椎、骨盆、髋关节及周围肌群)的肌肉力量,是身体所有运动的“发力中心”。无论是跑跳、投掷等全身性动作,还是平衡、转身等精细动作,都需核心肌群的稳定支撑。

(一)提升运动技能表现

高中体育课程涵盖田径、球类、体操等多个项目,核心力量直接影响动作的协调性与效率。例如,短跑时核心肌群的稳定能减少身体晃动,使腿部发力更集中;篮球投篮时,核心力量控制躯干姿态,确保手臂发力精准。研究表明,经过系统核心训练的学生,100 米跑成绩平均提升 0.3-0.5 秒,立定跳远成绩提升 5-8 厘米,这对高中生体育技能达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二)预防运动损伤

高中生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肌肉力量与骨骼发育不同步,运动中易因核心不稳导致腰腹、关节损伤。核心肌群薄弱会使动作变形——如长跑时弯腰驼背,增加腰椎压力;打篮球急停变向时,核心无力易导致膝关节过度扭转。核心力量训练能增强腰腹周围肌肉对脊柱和关节的保护,数据显示,融入核心训练的班级,学生运动损伤率比传统教学班级降低 40% ,尤其减少了腰肌劳损、踝关节扭伤等常见问题。

(三)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核心力量训练兼顾力量、耐力、柔韧性与协调性,与高中体育“全面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例如,平板支撑不仅练核心力量,还能提升上肢耐力;俄罗斯转体在增强腰腹力量的同时,能提高身体协调性。这种“多功能”训练可弥补传统教学中“重技能、轻基础”的短板,帮助学生构建均衡的身体素质体系。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对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但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知片面化,训练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将核心力量训练等同于“仰卧起坐”“卷腹”,认为只要练腰腹就是核心训练。这种片面认知导致训练内容单调,学生兴趣低下。例如,一节课中连续安排 200 次仰卧起坐,不仅容易造成腰部肌肉疲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实际上,核心力量训练应包括“稳定训练”(如平板支撑)、“旋转训练”(如躯干转体)、“爆发训练”(如药球抛接)等多种形式,单一化训练难以全面提升核心能力。

(二)与运动技能脱节,应用场景缺失

许多教师将核心训练作为“热身环节”或“课后附加练习”,与主教材内容割裂。例如,篮球课上先让学生做 10 分钟平板支撑,再进行投篮练习,但未讲解“核心稳定如何帮助投篮发力”,导致学生认为“核心训练与打球无关”。核心力量的价值在于支撑运动技能,若缺乏与跑、跳、投等动作的结合,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忽视个体差异,负荷控制不合理

高中生体能差异显著,部分教师采用“一刀切”的训练强度—如要求所有学生平板支撑1 分钟,体能好的学生“吃不饱”,体能弱的学生为达标勉强坚持,易导致动作变形(如塌腰、抬臀),反而增加受伤风险。此外,女生核心力量普遍弱于男生,若采用相同训练方案,会降低女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身心特点,核心力量训练应遵循“融入教材、多样有趣、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结合不同运动项目,设计专项核心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的关键是与运动技能“挂钩”,针对不同项目的发力特点,设计针对性练习:

1. 田径类项目

短跑 / 长跑:核心不稳会导致身体左右晃动,可设计“单腿硬拉”(单腿站立,双手触地,核心收紧保持躯干挺直)、“高抬腿转体”(高抬腿时配合躯干左右转体,增强核心与下肢的协同)。

跳远 / 跳高:腾空阶段需核心控制身体姿态,可采用“瑞士球俯卧挺髋”(腹部贴球,手脚撑地,交替抬臀挺腹)、“跳箱转体”(跳上跳箱后迅速转体 180 °跳下,落地时核心收紧)。

案例:在100 米跑教学中,先让学生做3 组“平板支撑交替抬腿”(每组 30 秒),感受核心收紧状态;再进行 30 米加速跑,要求“跑步时想象肚脐贴向脊柱”,体会核心稳定对发力的作用。

2. 球类项目

篮球 / 排球:急停、变向、跳跃依赖核心爆发力,可设计“药球转体抛接”(两人一组,持球转体 90 °抛接)、“弓步转体”(弓步姿势下躯干左右转体,手持轻哑铃增强负荷)。

足球:踢球时核心旋转发力,可采用“跪姿摆腿”(跪姿下交替向后摆腿,核心保持稳定)、“侧桥抛球”(侧桥姿势下向对侧抛接软球,强化侧核心力量)。

案例:篮球课“急停跳投”教学中,先进行“静态半蹲 + 核心收紧”练习(保持半蹲姿势,双手抱胸,核心发力维持 10 秒),再结合跳投动作,强调“起跳时核心绷紧,投篮瞬间躯干不晃动”,提升投篮稳定性。

(二)创新训练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兴趣

高中生活泼好动,核心力量训练需避免枯燥重复,可通过游戏化、竞赛化设计激发兴趣:

1. 合作性游戏

“双人平板支撑击掌”:两人面对面平板支撑,交替击掌,既练核心稳定,又增强互动;

“三人传递药球”:三人成三角形,核心收紧坐姿,互相传递药球,要求传球时躯干不晃动。

2. 挑战赛

“核心耐力王”:分男女组进行平板支撑计时赛,记录个人最好成绩,每周更新“班级排行榜”;

“动作闯关”:设置“侧桥 30 秒→仰卧交替触脚 20 次→俄罗斯转体30 次”三关,小组接力完成,用时最短组获胜。

3. 利用趣味器材

瑞士球:进行“球上仰卧起坐”(难度高于地面,增加核心控制难度)、“俯卧球上爬行”(手脚撑地,腹部在球上移动);

弹力带:“站姿转体拉带”(双脚踩带,双手拉带向侧转体,对抗弹力带阻力)、“仰卧抬腿拉带”(仰卧,双脚勾住弹力带,抬腿时核心收紧)。

四、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隐形基石”,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升运动表现,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控制意识”,为终身运动筑牢基础。教师需打破“单一化、孤立化”的训练模式,将核心训练与运动项目深度融合,通过多样化设计,让学生在“练核心”的同时,感受“用核心”的效果——当学生发现“练了核心后跑步更稳、投篮更准”时,自然会主动参与,这正是核心力量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健 .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21, 44(3):89-95.

[2] 李琳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融入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 , 2022, (5):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