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初衔接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丛辉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 271400
引言
在历史学科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明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同时也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体现出差异化教学效果,从而为初高衔接顺利推进提供支持。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创新,适应新课改的各项要求,确保初高衔接取得更加良好成效,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1 历史教学中初高衔接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存在脱节情况
初中历史教材更加关注知识内容的基础性,以通史形式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有效展示,更加关注历史事件的趣味性讲述,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大探究兴趣,建立初步认识。而在高中历史教材之中,更加关注专题性和综合性,重点强调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等相关内容,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不断提升。这种差异导致某些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往往会面对骤然增加的学习难度。
1.2 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通常情况下会采取故事讲述以及直观讲授等方法,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理解。高中历史教学更加关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史料分析,在归纳观点和思维探究方面不断增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使得某些学生在高中初期不能充分适应全新的学习节奏,使其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败。
1.3 学习方法与学习观念不适应
在初中历史教学环节,学生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缺乏自主性,习惯于死记硬背,对知识点进行切实记忆来应对考试。高中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延伸、自主总结和自我评价方面加强。因为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使学生往往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入探究。
2 历史教学中初高衔接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策略
2.1 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拓展延伸
要想确保高初衔接有效推进,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不断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不断整合和拓展延伸,构建更为系统完善的连贯性知识体系,从而为学生学习效果优化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深入研究初中及高中的历史教材内容,对历史发展主线进行有效梳理,明确各个阶段的历史知识衔接点。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基础之上,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深化对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等相关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历史思维导图,确保初中的零散知识得到校正,形成相对应的知识框架。如从初中阶段开始要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进行充分了解,在高中阶段要深入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后世影响等内容,使学生构建系统连贯的历史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在知识拓展方面不断加强,结合高中历史教学需求适当补充相应的背景及其相关故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述初中历史中鸦片战争的时候,可以补充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英国工业革命等相关内容,为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夯实基础。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已学知识进行有效回顾,对比分析相关内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2.2 优化教学方法,实现融合创新
教师需要在教育方法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有力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感受相关历史知识。例如,在初中阶段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扮演古代商人、官员、农民等,体验不同阶层的生活情景,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风貌。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或图片进行有效展示,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论证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又如,在工业革命学习阶段,可以播放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纪录片,确保学生直观领悟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时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发展原因及历史启示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进一步深入思考相关问题。在初中阶段,可以涉及简单事实性问题,如让学生思考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在高中阶段,要提出更具有开放性和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来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探究欲望。在问题的引导之下,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历史事实,培养其初高衔接思维。
2.3 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强化学以致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初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效掌握预习复习相关方法,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疑问点,然后在查漏补缺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高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如,每周让学生总结所学历史知识,梳理本周的学习重点和历史实践能力的关联,同时应用史料掌握分析方法。从初中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意识和能力,可以为其提供简单易懂的图片、图表等,使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初步了解历史事件。高中阶段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复杂的历史文献,掌握一手史料,明确史料辨析方法,培养其史料实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衔接工作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实践层面要不断优化,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策略等相关模式,使得高初衔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武文 .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J].历史教学研究 , 2024(3): 45-52.
[2] 王传红 . 创新教学方法在历史高初衔接中的应用与实践 [J].教育创新论坛 , 2023(4): 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