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水锤效应仿真与安全防护策略
梁艳红 喻常华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抽水蓄能电站凭借其灵活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等功能,成为现代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压力管道作为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关键设施,承担着高压水流的输送任务。然而,在电站的启停、工况切换以及突发故障等情况下,压力管道内极易产生水锤效应。水锤效应产生的瞬间高压,可能远远超过管道的设计承压能力,导致管道出现变形、破裂,甚至引发整个电站的运行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深入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水锤效应,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二、水锤效应产生机理
2.1 基本原理
水锤效应本质上是流体的动能与压力能在瞬间发生相互转换的结果。在抽水蓄能电站正常运行时,压力管道内的水流处于稳定状态,具有一定的流速和压力。当出现诸如水泵突然停机、阀门快速关闭等情况时,水流的流动状态会被急剧改变。由于流体具有惯性,在流动受阻的瞬间,其动能会迅速转化为压力能,在管道内形成一个压力冲击波,该冲击波以接近声速的速度在管道中往复传播,从而引发水锤现象。以水泵突然停机为例,水泵停止工作后,原本由水泵提供的动力消失,管道内的水流由于惯性仍试图保持原有流速继续流动,但下游管道的约束使得水流无法顺畅前行,进而导致动能向压力能转化,形成正向水锤,使管道内压力急剧升高。相反,当阀门快速开启或水泵突然启动时,水流迅速加速,可能会形成负压冲击波,即负水锤,导致管道内出现真空或水柱分离现象。
2.2 影响因素
流速变化:水流速度的变化幅度是影响水锤压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之一。流速变化越剧烈,水锤压力峰值越高。例如,在阀门快速关闭过程中,若初始水流速度较大,关闭时间较短,那么在极短时间内水流速度从高速骤减至零,大量动能瞬间转化为压力能,会产生极高的水锤压力。
管道特性:管道的长度、直径、材质以及粗糙度等特性对水锤效应有着显著影响。长管道会延长水锤波的传播时间,使得水锤压力在管道内反复叠加,可能导致压力峰值进一步升高;大直径管道由于水流惯性更大,在流速变化时产生的水锤压力也相对较大;管道材质的弹性模量影响管道的刚性,刚性较小的管道在水锤压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变形,从而消耗部分水锤能量,一定程度上缓解水锤危害;而管道粗糙度则会影响水流的阻力,进而对水锤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阀门操作: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速度、方式以及关闭时刻的水流状态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水锤效应的严重程度。快速关闭阀门会使水流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阻碍,极易引发高强度水锤;相比之下,缓慢关闭阀门能够将水流速度的变化过程分散,减小水锤压力的上升速率,降低水锤危害。
三、水锤效应仿真分析
3.1 仿真软件选择
为准确模拟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水锤效应,需选用专业的流体仿真软件。目前,市场上有多种适用于水锤模拟的软件,如 Hammer、CFDPro、Flowmaster 等。Hammer 软件基于特征线法数值解,能够精确模拟水锤波在管道中的传播过程以及压力分布,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的水锤分析;CFDPro 具有强大的水锤及空化模拟功能,可基于可压缩两相流模型、耦合相变模型,对管路、阀门中的复杂可压缩流动相变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适用于处理包含冷凝相变等复杂情况的水锤现象;Flowmaster 则擅长对各种流体系统进行瞬态分析,能够建立包含水泵、阀门、管道等多种组件的系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水力过渡过程。在实际研究中,可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
3.2 模型建立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系统为例,利用 Hammer 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程图纸准确绘制压力管道的几何形状,包括管道的长度、直径、弯头、三通等关键部位的尺寸信息。然后,设置管道的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密度等,以反映管道的力学特性。在模型中添加水泵、阀门等边界条件,根据实际设备参数设置水泵的流量-扬程曲线、阀门的类型及关闭规律等。同时,考虑水流的初始条件,如初始流速、压力等。通过合理设置这些参数,构建出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系统的仿真模型。
3.3 仿真结果分析
在设定水泵突然停机的工况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当水泵停机瞬间,压力管道靠近水泵出口处的压力迅速上升,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峰值。随着水锤波沿着管道传播,压力呈现出周期性的振荡变化。通过对仿真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不同位置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清晰地观察到水锤压力的传播过程和衰减特性。
四、安全防护策略
4.1 阀门操作优化
延长阀门启闭时间:通过调节阀门的控制机构,将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时间延长,使水流速度的变化过程更加平缓。例如,将阀门关闭时间从原本的 2s 延长至 30s,可将水锤压力的上升过程分散至多个压力波周期,有效降低水锤压力峰值。
采用缓闭止回阀:缓闭止回阀在水泵停机时,能够先快速关闭一定角度,初步阻止水流倒流,然后缓慢关闭剩余角度,避免因水流突然受阻而产生的高强度水锤。这种阀门具有自适应水流状态的功能,能够根据管道内压力和流速的变化自动调整关闭速度,更好地适应抽水蓄能电站复杂的运行工况。
4.2 水锤消除设备安装
气囊式水锤消除器:气囊式水锤消除器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来吸收水锤压力峰值。当水锤波到达时,管道内压力升高,推动气囊压缩,将部分水锤能量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储存起来;当水锤压力下降时,气囊膨胀,释放储存的能量,使管道内压力恢复正常。
液压式水锤消除器:液压式水锤消除器通过泄压阀在水锤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打开,释放超压水流,从而降低管道内压力。它能够快速响应水锤压力变化,动作灵敏,适用于水锤发生频率较高的场景。
五、结论
水锤效应是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运行中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深入分析水锤效应的产生机理,利用专业仿真软件进行精确模拟,能够清晰掌握水锤压力的变化规律和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采取阀门操作优化、安装水锤消除设备、设置调压塔与空气罐以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安全防护策略,可有效降低水锤效应的危害,提高压力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次昌,刘超,李然。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水锤计算与防护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22,53(04):127-134.
[2]王洋,李然,张健。基于特征线法的抽水蓄能电站水锤效应仿真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21,39(06):142-145.
[3]张泽中,李亮,王岩。水锤消除器在抽水蓄能电站压力管道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黄河,2020,42(09):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