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

江宏伟

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 230011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机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中职计算机专业作为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实践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产教融合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然而,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构建更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更新缓慢,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项目需求存在差距,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就业岗位要求,毕业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工作环境。

(二)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校内实践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定,企业参与度不高,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项目实践机会。同时,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

(三)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二、产教融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积累项目经验。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合作,学生能够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践设备、真实的项目案例和丰富的实习机会,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教学,带来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实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三)提升专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而提升学校的声誉和专业影响力。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首先,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其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工作环境。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或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技术指导。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拓展实习岗位,确保学生能够在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实习。

(二)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基于岗位需求设置课程: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计算机专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标准。根据调研结果,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方向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其次,融入行业标准和新技术:将行业标准和最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资源。例如,在软件开发课程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开发框架和工具,在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中增加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内容,使学生掌握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学校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兼职教师带来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和先进技术,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

其次,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管理,积累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最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学校建立教师实践能力考核机制,将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挂钩。

(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开展项目驱动教学: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教师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网络工程课程中,让学生完成校园网络建设项目,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设备安装调试,全程参与项目实施。

其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仿真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虚拟实践教学环境,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虚拟实践平台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多元化考核指标:建立涵盖实践操作技能、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体系。例如,在考核学生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时,不仅考察代码编写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还关注学生对项目需求的理解、功能实现的完整性以及团队协作表现。

其次,开展多样化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除传统的实验报告、作业考核外,增加项目答辩、现场操作、小组互评等考核方式。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评价,使考核结果更具客观性和权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0(08):45-48.

[2]王丽.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5):102-105.

[3]张峰.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2):77-80.

江宏伟,1988 年 7 月,男,汉族,安徽合肥,本科,讲师,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