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中动物幼崽词汇的构词特点分析

作者

万赵春瑜

济南大学文学院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vocabulary of "chick, foal, calf, rabbit, lamb and fry" in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7th edition)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ts word-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exical significance are analyzed. These words are composed of animal root morphemes and young characteristic affix morphemes, with the main word formation methods of being formal and additive, reflecting the tendency of disyllablization and affixa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morpheme composition, syll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dification, diversity and emotion of young morphemes, and summarizes their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

Key words: Animalcubs word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简介及例词选取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简称《现汉》,由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编撰,是权威汉语词汇工具书。它阐述汉字的字形、词形、注音和释义,为语言教学和日常交际提供依据,促进普通话推广和汉语规范化,成为词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提供丰富语料和例证,在汉语词汇研究领域地位不可替代。

从《现汉》中筛选 490 个动物字,其中 6 个(鸡、马、牛、兔、羊、鱼)在例词中形成“词根语素 + 词缀语素”结构,分别为鸡雏、马驹子、牛犊、兔崽子、羊羔、鱼苗。本文以这些例词研究动物幼崽词汇的构词特点和词汇意义,通过分析其语素构成、构词方式、音节特征等,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鸡雏、马驹子、牛犊”等词语的构词特点

鸡雏、马驹子、牛犊等词由动物类别的词根语素(如马、牛)和幼小特征的词缀语素(如驹、犊)构成,构词以偏正式和附加式为主,词缀语素具修饰性、多样性与情感性,部分含贬义或亲昵色彩。

(一)语素构成分析

在动物幼崽词汇如“鸡雏”、“马驹子”等中,词根语素“鸡”、“马”等构成主要语义成分,标明动物种类,为认知和区别提供依据。词根语素有稳定性和独立性,代表动物类别不变,保证意义传承。

六个词根语素构词能力强,能与词缀组合形成动物幼崽词汇,也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多样词汇。例如,《现汉》中,“马”组合成“马车”、“马路”、“马鞍”;“牛”组合成“牛气”、“牛皮”。这种能力使词根词缀具有核心地位,构建丰富词汇体系。在动物幼崽词汇如“鸡雏”、“马驹子”等中,词缀语素“雏”、“驹”等发挥着不替代的作用,并与词根语素共同形成特殊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

(二)构词方式分类

六个例词如“鸡雏”、“马驹子”和“牛犊”的构词特征相同:动物语素在前,幼小语素在后,形成偏正式复合词。词根语素如“鸡”、“马”、“牛”修饰词缀语素如“雏”、“驹”、“犊”,体现偏正性。修饰语素赋予分类信息,中心词素明确性质。这种偏正结构构词能力强,可组合语素命名新概念,使现代汉语适应社会发展,保持活力和丰富性。

“马驹子”和“兔崽子”体现附加式构词方式。“马驹子”中,“马驹”是词根,承载“小马”语义,后缀“子”起语法语义作用;“兔崽子”中,“兔崽”承载“幼兔”语义,后缀“子”强调小称。附加式动物幼崽词汇在汉语词汇中地位重要,丰富了构词方式并反映情感态度。由于词缀的语义和情感各异,可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准确表达。

(三)幼小语素构词分析

通过对“鸡雏”、“马驹子”等词分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语素如“犊”仅修饰特定动物(如牛),限制性强;第二类语素如“雏”、“驹”、“羔”修饰相关动物(如鸟类、马类),“羔”扩展至其他动物但主与羊搭配;第三类语素如“崽”、“苗”泛指幼小,可修饰多种动物,能产性强。

幼小语素在构词中起修饰和限定作用。它们具有修饰性,如“雏”“驹”“犊”“崽”“羔”“苗”等表达幼小特征;多样性,包括动物领域语素(如“雏”“驹”“犊”“羔”“崽”)、借用语素(“苗”)、词缀(“子”),丰富词汇表现;情感性,如“崽子”在口语中带有亲昵或贬义色彩,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双音节为主的音节特征

“鸡雏”、“牛犊”、“羊羔”、“鱼苗”等词由单音节中心语素和单音节幼小语素组合成双音节词,契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汉语词汇由单音向双音发展是必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复杂化,单音节词无法满足表达需要,因此双音化发展。这些词在古代汉语中常为单音词,如“犊”表小牛、“羔”表小羊,现代则与中心语素搭配成双音节词。双音节词能更全面描述事物特征,如“羊羔”中“羊”指定类别,“羔”突出幼崽属性,使语义更清晰准确。

“马驹子”、“兔崽子”等词由双音节词根(如“马驹”、“兔崽”)加后缀“子”构成,整体仍双音节;词根含单音节中心语素和幼小语素,“子”轻读无实义。

结语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的动物幼崽词汇(如鸡雏、马驹子)为对象,分析其构词特点与词汇特征。词汇由动物类别词根与幼小义语素组合,形成偏正式或附加式结构,体现词根稳定性和能力,以及词缀的修饰性、多样性和情感色彩。双音节形式契合汉语发展趋势,使语义更清晰精准。研究揭示,动物幼崽词汇是汉语微观体系的缩影,反映规范化特征,承载情感功能,为词汇学研究提供典型例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郭璞注,邢昺疏,羅憲華,端木黎明,宋永培整理.四庫家藏爾雅注疏[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6]叶文曦.语义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