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传统文化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

彭迎凤

金塔县羊井子湾小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树立国际视野。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作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语言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 “文化失语” 现象 —— 既难以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也缺乏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性认知。因此,探索适配冀教版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培养策略,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分布与特点

(一)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分布

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3-6 年级)围绕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三大主题群展开,在多个单元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 “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 的分布特点:

低年级(3-4 年级):以具象化的传统文化符号为主,如食物(dumpling、moon cake)、节日(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传统服饰(cheongsam)等。例如,3 年级下册 Unit 4“Food and Restaurants”中,通过“Dumplings are delicious. We eat dumplings on Spring Festival.”的对话,将传统食物与节日关联;4 年级上册 Unit 6 “Festivals” 专门对比中西方节日,介绍“Dragon Boat Festival”的习俗。

高年级(5-6 年级):传统文化元素向价值观、文化精神延伸,如 “filialpiety(孝道)”“hospitality(好客)”“teamwork in traditional activities(传统活动中的团队精神)”。5 年级下册 Unit 8 “Our Hometown” 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传统建筑(temple、ancient town);6 年级上册 Unit 5“ChineseCulture”则直接以“Chinese Kung Fu”“Chinese Calligraphy”为主题,系统呈现传统文化技艺。

(二)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生活化:教材选取的传统文化元素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如节日饮食、家庭礼仪等,降低了文化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

对比性:教材常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列呈现,如 “SpringFestival vs. Christmas”“Dragon Boat Festival vs. Thanksgiving”,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对比意识提供了素材。

三、当前冀教版小学英语课堂传统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重视不足

部分教师受 “应试思维” 影响,认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传统文化只是 “附加内容”。在课堂上,仅对教材中提及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单翻译,如将 “Spring Festival” 译为 “春节”,却不讲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只知 “其名”,不知 “其义”。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多数教师采用 “讲解 + 跟读” 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Dragon Boat Festival”时,仅让学生跟读“Zongzi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food for Dragon Boat Festival.”,而未通过视频、手工制作(包粽子模型)、故事讲述(屈原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节日文化,导致文化学习流于表面。

四、聚焦传统文化意识培养的冀教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深挖教材素材,构建 “语言 - 文化” 融合的教学内容

教师需以冀教版教材为基础,对分散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整合,构建“词汇 - 对话 - 阅读 - 写作” 一体化的文化教学内容体系:

词汇层面:拓展传统文化词汇的 “文化内涵”。例如,在教学 “dumpling”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与拼写,还通过图片、短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饺子样式(如北方的白菜猪肉饺、南方的虾饺),讲解 “饺子象征团圆”的文化寓意,同时对比西方类似食物 “ravioli” 的差异,让学生理解 “食物背后的文化符号”。

对话层面:设计 “文化情境” 对话。以 4 年级上册 Unit 6 “Festivals”为例,教材中仅提供了简单的对话 :“A: What do you do on Spring Festival?B: I eat dumplings and watch TV.”教师可拓展对话场景,加入“给长辈拜年 ”“ 贴 春 联 ”等 习 俗, 设 计 对 话 :“A: Do you visit your grandparents onSpring Festival? B: Yes, I do. I say‘Happy New Year’to them. They give me redenvelopes. A: What’s in the red envelope? B: Money! It’s a symbol of good

luck.”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 “沉浸式” 文化课堂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象思维为主),采用 “多感官参与”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 “看、听、说、做” 中感受传统文化:

情境教学法:创设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例如,在教学 “Spring Festival” 时,可将教室布置成 “春节场景”—— 贴春联、挂灯笼、摆福字,让学生扮演 “家人”,进行 “包饺子”“拜年” 的角色扮演活动,用英语交流节日流程 :“First, we clean our house. Then, we make dumplings.After that, we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项目式学习法:围绕传统文化主题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 6 年级上册 Unit 5“Chinese Culture”为例,可设计“Chinese CultureExhibition”项目:将学生分为“Kung Fu 组”“Calligraphy 组”“Tea 组”,每组通过查阅资料(教师提供中英文绘本、视频)、制作海报、现场展示(如“Kung Fu 组” 演示简单的武术动作并解说),用英语向全班介绍传统文化,最后评选 “最佳文化传播小使者”。

五、结语

在冀教版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是实现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成长为具有 “家国情怀” 与 “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少年。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如开发校本化的传统文化英语课程,为小学英语文化教学提供更多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