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任文跃
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人工智能视域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数字化升级,不仅能够实现自动采集、核算、录入,同时也为“业财融合”开辟了新的场景与意义。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需要在引导学生熟悉智能化财务处理流程的同时,一并进行思想与观念上的转变。确保能够更好地将智能技术与财务应用场景相结合,并满足企业在管理、运营以及安全防控方面的各项需求,从而快速适应新时期工作环境。
一、人工智能技术对新时代财会工作的现实影响
现代财务管理模式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电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截至目前,财会工作已经不单纯是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核算、录入,而是能够通过财务机器人以及相关应用软件,自动进行数据波动监控、报表生产以及信息交互。如此一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响应速度、准确率以及规范性,但同样也与传统会计职能产生了重叠冲突,从而不可避免会产生职业焦虑[1]。
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在进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积极拥抱新兴技术,主动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重塑,及时引领学生从核算会计走向管理会计,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财务数据成果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并拓展自身预测规划、战略计划和管理评价等全新职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由内而外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想要针对性调整财会人才培养方向,首先需要解决当下潜在的目标定位不清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升级人才培养配套设施。如此才能够顺利推动传统会计人才的转型发展,并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与职业目标来设置明确培养路径[2]。
例如,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接管企业财务数据的统计核算工作,意味着财务人员需要主动参与到企业管理经营当中,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培养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如:
1.管理型财会人才:主要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成本管理、理财投资、业务规划、绩效管理、预算与预测等工作。
2.风控型财会人才:将智能技术与财务管理理念相融合,进行企业财务健康分析、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等。
3.技术型财会人才:根据企业业务体系与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系统的建立、升级、维护以及安全管理。
高校可以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并针对性地规划相关培养路径,明确不同类型财会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职业技术,从而有效转变教育方式和理念,进一步提高人才与企业岗位标准的适配性。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机协同水平,拓展财会人员的工作智能。高校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与智能技术,更要注重加强企业管理、金融、法律、投资、税务等交叉学科的融合渗透。确保能够为学生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其能够有效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经营融合为一体,并全过程参与到企业管理实践当中。
例如,高校可以课程体系整体划分为学科基础课、通识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四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的生涯目标与职业发展需求,系统性规划专业技能课程、综合素质课程、通用技能课程三个板块。以此有效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确保能够对标现实岗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与方向。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为此在进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高校需要同步展开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能够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如此才能够更为全面地面向学生传递智能化财务管理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技术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3]。
例如,高校可以采用“双师型”队伍的方式,面向社会特招具有智能财务管理经验的资深行业人才,担任学校的客座讲师职位。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配合学校教师为学生讲述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课题项目、学科建设等方式,协助高校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升级、改革,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在进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紧密迎合市场需求导向,根据企业财会工作岗位的用人标准,来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确保能够以此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联系,实现专业人才的定向输送。
例如高校可以采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为学生搭建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双师队伍的引导下,切实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并协同开展智能财务系统建设、企业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各项实践工作。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动态,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共享来有效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升级。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在这一过程中紧密跟随行业发展趋势,促进财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的有效变革。进而打造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实现高校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小玲.数智化赋能下高职财会专业教育生态重构的路径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5,(05):130-134.
[2]刘思琴,李浛语,廖鑫,等.“思政引领 + 数智赋能”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大学,2025,(07):119-122.
[3]易继红,胡典雄.“新文科+财务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 S 学院为例[J].学周刊,2024,(2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