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艺术品牌效应分析

作者

夏千惠 王悦 张澄甜 史晓雪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举措,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乡村文化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指引。从陕西“袁家村”民俗体验品牌到贵州“千户苗寨”非遗活化案例,实践表明,艺术品牌建设不仅能够提升乡村文化认同,更能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区域经济增值效应。然而,当前学界对乡村艺术品牌效应的研究多聚焦于个案描述或单一维度分析,未能系统揭示其作用路径中政策、文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层级关联,更缺乏对关键驱动力的量化识别。这一理论缺口导致政策实践中常出现“重短期投入、轻长效机制”“重形式创新、轻要素协同”等现实困境。

二、研究方法

在数据收集阶段,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段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首先,通过广泛的文献回顾,我们系统地收集了关于乡村振兴、乡村艺术品牌以及 ISM-MICMAC 模型应用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后续的模型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我们组织了专家访谈,邀请了乡村振兴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乡村艺术品牌的管理者等,就乡村艺术品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视角和数据来源。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针对乡村艺术品牌的受众(包括消费者、游客、当地居民等)和品牌管理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以获取关于乡村艺术品牌认知、态度、消费行为以及品牌对乡村振兴影响感知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

在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阶段,我们充分利用了 SPSS、AMOS 等统计软件以及 MATLAB 或 Python 等编程语言。首先,我们使用 SPSS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后,我们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结果,识别出了乡村艺术品牌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了 ISM 模型的关系矩阵。通过布尔运算和可达性矩阵的计算,我们揭示了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和逻辑关系。

三、实证分析

3.1 数据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这些乡村艺术品牌的效应,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项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同时结合了深度访谈和广泛的二手资料收集工作。问卷调查内容覆盖了品牌的发展历程、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受众反馈以及对乡村振兴的具体贡献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些品牌的运营状况和市场影响力。此外,我们还与品牌管理者、当地政府官员、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及普通受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见解。

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运用了 ISM-MICMAC 这一综合性的理论框架。首先,我们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识别出了影响这些乡村艺术品牌效应的关键因素,并构建了各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矩阵。随后,通过布尔运算和可达性矩阵的计算,我们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层级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利用

MICMAC 模型计算了影响力矩阵,并根据影响力和被影响力的强度,将这些关键因素划分为驱动因素、依赖因素、独立因素和关联因素四个象限。

3.2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尽管这些乡村艺术品牌在地域背景、文化传统和市场定位上存在差异,但在关键因素、层级结构和影响力路径上却展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品牌文化、产品创新以及受众参与度等因素在多数案例中都被识别为对乡村艺术品牌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且往往位于层级结构的高层。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依赖关系和影响力路径,如品牌文化对受众参与度和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受众参与度对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推动作用等。然而,在共同特征之外,这些乡村艺术品牌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四、结论

本文运用 ISM-MICMAC 模型深入探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艺术品牌效应的关键因素、层级结构和影响力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品牌文化、产品创新及受众参与度等因素在推动乡村艺术品牌效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这些因素在不同案例中呈现出既有的共性特征,又各自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背景差异。

品牌文化作为乡村艺术品牌的灵魂,不仅塑造了品牌的独特性和辨识度,还通过文化共鸣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在“水墨小镇”和“陶韵乡村”案例中,品牌文化分别以水墨画艺术和陶艺文化为核心,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发文化衍生品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创新是乡村艺术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多彩民族村”案例中,品牌通过挖掘和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创意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提升了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受众参与度也是影响乡村艺术品牌效应的重要因素。通过举办文化体验活动、建立线上互动平台等方式,品牌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进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武春丽.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旅融合的内在机理与实践指向[J].农业经济,2025,(01):123-126.

[2]张轶,田正.文旅产业推动乡村艺术形态活化传承路径研究[J].艺术百家,2023,39(04):68-74.

[3]韦文杰.文化资源向资本转化的模式分析——基于动漫产业的经济力理论视角 [J].编 辑之友,2012,(05):65-66+69.DOI: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2.05.010.

基金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0876039

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艺术品牌效应分析——基于 ISM-MICMAC 模型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