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作者

周二洋

南宁市银杉路小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关键作用。新课标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结构化教学正是顺应这一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组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这一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它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意义

结构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以一种有序、连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整数运算时,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及相互关系进行结构化梳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算的本质和规律,避免死记硬背。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结构化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对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推理,从而锻炼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结构化思维分析问题,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结构和解决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后,能够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和问题中。例如,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自主探索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碎片化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单个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状态。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教学环节脱节、教学节奏不合理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思维培养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结构化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限,难以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

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体系。分析各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联系和逻辑关系。例如,在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 领域,从整数到小数、分数,再到百分数,它们之间存在着逐步扩展和深化的关系,教师要清晰地梳理出这一知识脉络。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重组。打破章节和年级的界限,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在教学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时,可以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对比它们的特征、计算公式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图形知识网络。

(二)设计结构化教学过程,促进知识内化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 时,可以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从而深刻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和验证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解决新的问题,促进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融合。比如,在学习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后,引导学生运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相通性和可迁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三)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清晰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构建结构化评价体系,反馈教学效果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时,不仅要看答案的正确性,还要看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等。

五、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通过梳理知识结构、设计结构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和构建结构化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深入理解结构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马云鹏。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J]. 课程·教材·教法,2019 (11): 93 - 99.

[3]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