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唐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一、引言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学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语言文字的理解,而是逐渐转向“语言学习 + 能力培养”的综合模式。尤其是在当前倡导跨学科融合与素养导向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语境中进行阅读与理解,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阅读兴趣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展跨学科阅读有助于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历史、地理、科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相融合,提升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跨学科阅读的内涵与价值
跨学科阅读是指以语文学科为核心,融合其他学科内容,在多元知识语境中进行文本理解、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阅读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促进学生整体认知发展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单一学科阅读不同,跨学科阅读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跨学科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涵盖历史、科学、地理、哲学、艺术等多学科背景的文本,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获得多维度的知识理解与思维训练。这种阅读方式强化了语言与知识的联系,提升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综合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跨学科阅读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它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拓展认知边界;另一方面,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在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过程中,形成整合性思维模式。同时,跨学科阅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人文素养,帮助其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与价值判断力。
三、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阅读存在的问题
尽管跨学科阅读在理论层面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有效落实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首先,许多语文教师的学科融合意识尚不强烈,对跨学科阅读的理解仍停留在形式上的“搭配”,缺乏深层次的整合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忽略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跨学科阅读变成了简单的“文本延伸”或“知识补充”,缺乏系统性与目标导向性。其次,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一大障碍。目前多数教材和教辅材料仍以传统文学性文本为主,缺乏能够体现不同学科背景与逻辑的阅读材料,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自建资源库,增加了备课负担,也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与效率。此外,在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的现实背景下,教师往往更关注应试导向的阅读训练,忽视了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培养。而现有的评价体系也普遍存在标准单一、侧重知识掌握的弊端,难以全面评估学生在跨学科阅读中的综合思维与创造性表达能力。这种评价偏向进一步削弱了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的积极性,也使得跨学科阅读在课堂实践中沦为“可有可无”的教学附属。
四、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主题统整,构建学科间知识联系
在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中,主题统整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打破学科界限,帮助学生在统一的学习主题下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通过确立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的阅读主题,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性文本与历史、科学、哲学、地理等学科中的信息性文本有机结合,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以主题为纽带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多维视角理解文本内容,更能够促进其在综合语境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表达。例如,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下,语文课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自然诗文,感受文学中的自然之美,同时整合地理和生物学科中的生态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生态伦理和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通过这样的主题统整,不仅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跨界整合,也促使学生在丰富的语义网络中完成意义建构,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和整体认知水平。同时,主题统整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使其在真实情境中建立起多学科交汇的思维结构,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拓展阅读资源,丰富文本类型
在培养初中生跨学科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拓展阅读资源、丰富文本类型是一项关键策略。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学性文本,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与审美能力,但在构建跨学科思维、拓展知识广度方面却存在明显局限。为了满足跨学科阅读的需求,教师必须主动跳出教材的限制,引入多样化的文本资源,包括说明文、议论文、科普文章、历史材料、时事评论、社会现象分析报告等,让学生接触不同学科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这种文本的多样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辨别信息、整合观点与迁移应用,提升综合性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地图、流程图、数据清单等也应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补充,这类信息密集型材料常见于科学、地理、数学等学科,其引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文本的处理能力,还培养了其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多文本的融合与拓展,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建立起更为广阔和多元的认知框架,在跨学科的阅读活动中实现知识整合、思维提升和表达拓展,从而真正达成语文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思维与表达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注重实践与思维并重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置具有现实意义、学科关联性和探究价值的综合性任务,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开展阅读、思考与表达。例如,围绕一个与社会、科技、文化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查阅多来源资料、分析不同文本观点、进行观点整合,并最终形成演讲稿、调研报告、短剧编写或辩论稿等成果型表达。这种任务不仅促使学生深度阅读多学科文本,还要求其在思维加工后输出语言成果,从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语文能力与跨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与此同时,任务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合作与交流中进一步深化理解,提升表达的逻辑性与创造性。
五、结语
跨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有助于其建立科学、理性、批判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跨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新教学设计,优化评价体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构建开放、多元、融合的语文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惠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索[J].读写算,2024(22):32-34.
[2]许雅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43):57-62.
作者简介:唐韵(1988.10—),女,汉族,籍贯:四川南充,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