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面临的难点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

聂永艳

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 737100

引言:市场竞争加剧与技术变革加速,使企业对员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通过系统化培训,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既能增强员工岗位胜任力、提升生产效率,也能提高员工归属感,为企业储备人才。但受战略定位、资源投入、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许多企业的培训与开发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短板”,因此深入探讨其难点与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面临的主要难点(一)培训目标与企业战略脱节,需求分析不精准

部分企业将培训视为“任务式”工作,缺乏与战略目标的衔接,盲目跟风开展热门课程,忽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导致培训与发展方向背离。同时,需求调研形式化,仅通过简单问卷收集员工意见,未结合岗位胜任力模型、绩效数据分析能力短板,员工凭主观意愿选课程,使培训需求与岗位实际要求脱节,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培训效果

1.资金与师资课程问题:企业常将培训视为“成本”而非“投资”,预算占比低,且分配失衡,过度倾斜管理层,忽视基层与技术岗员工,导致人才梯队断层。师资方面,内部讲师熟悉业务但缺乏授课技巧,外部讲师理论扎实却不了解企业实际,课程体系更新滞后,无法适应行业变革与岗位需求,培训内容与工作脱节。

2.时间与场地冲突:企业生产经营任务重,员工难抽时间参与培训,一线员工常面临“培训与工作二选一”,参与率低。部分企业缺乏专门培训场地与设备,临时用会议室开展培训,无法满足实操、模拟类培训需求,影响培训体验与效果。

(三)培训实施与效果评估存在短板

1.实施过程管控薄弱:多数企业以“线下集中授课”为主,培训方式单一,单向知识灌输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线上培训也多为“视频+打卡”的简单形式,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同时,过程管控缺失,无完善的考勤、纪律与进度跟踪机制,员工存在“签到后缺席”“上课走神”等现象,培训沦为“走过场”。

2.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多停留在“反应层”(满意度问卷)和“学习层”(简单笔试),未深入评估“行为层”(工作行为变化)和“结果层”(对绩效、企业效益的影响),难以衡量培训实际价值。且评估结果未与员工晋升、绩效薪酬、职业发展挂钩,员工缺乏学习动力,企业也未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方案,形成“无效循环”。

(四)员工参与积极性低,认知存在偏差

部分员工将培训视为“额外负担”,认为占用休息时间且对自身发展无帮助,态度消极;老员工因“路径依赖”拒绝接受新知识,导致关键岗位培训覆盖不足。同时,企业未将培训与员工职业发展结合,员工看不到培训对晋升、能力提升的直接作用,缺乏学习动力。

二、解决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难点的对策

(一)锚定企业战略,精准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建立“战略—岗位—员工”三级需求联动机制,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拆解部门任务,明确岗位核心能力,结合胜任力模型对比员工能力差距,形成统一的培训需求清单。创新调研方法,综合运用绩效数据、岗位访谈、胜任力测评工具分析能力短板,建立需求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根据业务变化与市场环境更新需求清单,确保时效性。

(二)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培训基础保障

1.科学规划资金与师资课程:转变观念,将培训视为“战略性投资”,按年度营收不低于 3% 制定预算,采用“梯队式分配法”,兼顾各层级员工需求,重点向核心业务岗、技术岗与高潜力人才倾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内部讲师+外部讲师+行业专家”的多元化师资库,对内部讲师开展授课技巧培训并纳入绩效考核,为外部讲师建立评估档案并要求其提前调研企业业务;每半年更新课程体系,引入“微课”“案例库”等碎片化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岗位学习需求。

2.灵活协调时间与场地资源: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理论内容放在线上平台供员工自主学习,实操内容通过线下集中实训完成,避开生产高峰期。企业可与专业机构合作租赁场地设备,或建设“多功能培训室”,配备模拟操作、直播等设备,解决场地限制问题。

(三)强化过程管控与效果评估,实现闭环管理

1.提升培训实施质量:根据培训内容与岗位特点创新方式,管理类培训采用“案例研讨+沙盘模拟”,技术类培训采用“现场实操+导师带徒”,新员工培训采用“轮岗实习 + 线上闯关”,引入“翻转课堂”提升学习效率。建立全流程监控机制,培训前明确目标、参训人员与考核要求;培训中通过签到、互动提问、阶段性测试监督学习状态;培训后要求员工提交学习总结,引入数字化工具实时跟踪学习进度、参与率与成绩,实现数据可视化。

2.构建多维度效果评估体系:参考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从“反应层”(满意度问卷)、“学习层”(笔试、实操考核)、“行为层”(1-3 个月工作行为观察)、“结果层”(绩效与企业效益分析)开展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将其与员工晋升、绩效奖金、荣誉表彰挂钩,对不合格员工安排二次培训或岗位调整;每季度召开复盘会,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培训方案,形成闭环管理。

(四)激发员工参与动力,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

通过企业内网、部门会议等渠道宣导培训价值,分享员工通过培训晋升的案例,培训前明确其与职业发展的关联,提升员工主动性。构建“培训+职业发展”联动机制,为员工制定个性化职业规划,按“技术岗”“管理岗”“专业岗”等不同路径设计配套课程体系,员工完成培训并通过评估后可获得晋升机会;建立“学习积分制度”,积分可兑换学习资源、带薪假期等,激发持续学习热情。

三、结论与展望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当前面临的目标脱节、资源不足、管控薄弱等难点,需企业从战略高度出发,通过精准需求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控评估机制、激发员工动力,构建系统化管理体系。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培训与开发管理将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型,企业可借助大数据、AI、虚拟仿真等技术提升培训效能,以“学习型组织”建设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董利云. 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财富,2025,(17):124-126.

[2]曲昱霖.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与开发研究[J].中国市场,2025,(16):98-101.

[3]陈雨青. 从跨文化管理看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开发[J].人力资源,2025,(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