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心薷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校 重庆 402260

一、引言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要求 [1]。在此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优化课程结构、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地理学科作为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其校本课程开发需立足实践性与探究性。“地貌奇观探秘与模型创作”课程以地貌知识为核心,通过模型制作、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将抽象地理原理转化为具象化认知,契合“双减”政策中“减少机械作业,增强实践体验”的导向,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新路径。

二、双减背景下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一)落实减负增效目标

传统地理教学依赖大量书面练习巩固知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地貌奇观探秘与模型创作”课程以项目式学习替代机械刷题,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模型,在实践中理解地貌成因、分布规律等知识,实现“做中学”,有效减轻学业负担[2]。

(二)深化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在综合思维培养方面,学生需整合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与外力作用(如流水侵蚀)等要素,分析地貌形成机制;地理实践力则通过实地考察岩石类型、采集土壤样本、制作地貌模型等活动得以强化。例如,在模拟冰川地貌形成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直观理解冰川侵蚀与堆积原理 [3]。

(三)促进学科融合与创新

课程将地理知识与美术、物理等学科融合,学生在模型创作中需运用美术构图技巧表现地貌形态,通过力学原理设计稳定结构,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创新思维 [4]。

三、“地貌奇观探秘与模型创作”课程开发实践

(一)课程目标设计

1. 知识目标:掌握5 - 6 种典型地貌(如雅丹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机制与分布特征,理解地貌与气候、植被的关联性。

2. 能力目标:具备运用罗盘、GPS 等工具进行简单地质考察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地貌模型设计与制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对地理学科的探索兴趣,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增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

(二)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1. 理论认知模块:通过纪录片《航拍中国》片段、虚拟仿真软件,展示全球典型地貌景观,结合动画演示板块运动、风化作用等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地貌形成的知识框架。

2. 实地考察模块:选取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地貌区域(如丘陵、河漫滩)开展考察活动,指导学生记录地形起伏、岩石类型等数据,分析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若缺乏实地资源,可组织参观地质博物馆,观察地貌标本。

3.  模型创作模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黏土、泡沫板、石膏等材料,制作地貌立体模型。例如,在制作黄土高原地貌模型时,需模拟沟壑纵横的形态,并标注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5]。

(三)教学策略创新

采用“问题链 +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在喀斯特地貌教学中,教师提出“溶洞为何呈现独特的拱形结构?”“钟乳石的生长速度与哪些因素相关?”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验验证等方式探究答案,最终以模型创作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引入跨学科合作,邀请美术教师指导模型色彩搭配,物理教师讲解模型力学原理。

四、课程实施效果与反思

(一)实施成效

1. 学习兴趣显著提升:问卷调查显示,91. 3% 的学生认为课程“生动有趣”,86.7% 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查阅地理资料。

2. 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模型创作中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部分作品通过分层染色技术表现岩层结构,利用LED 灯模拟地下水流动。

3. 知识内化效果良好:期末测评中,涉及地貌知识的开放性试题得分率较传统班级提高 2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课程实施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实地考察受地域限制,部分学生难以接触典型地貌;二是模型制作材料成本较高,且存在环保隐患。改进措施包括:开发虚拟仿真考察系统,通过VR 技术模拟全球地貌景观;推广利用废旧材料(如废纸、塑料瓶)制作模型,既降低成本又渗透环保理念。同时需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增加过程性评价比重,关注学生在资料收集、团队协作等环节的表现。

五、结论

“双减”背景下,“地貌奇观探秘与模型创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证明,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地理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课程资源整合,加强校际合作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推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021.

[2] 王小明 . 双减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12):45 - 48.

[3] 李红 .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J]. 地理教学 ,2021(08):23- 27.

[4] 陈立 .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地理教学创新 [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06):112 - 116.

[5] 张建国 . 地理模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15):34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