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究

作者

董艳果

河北省鸡泽县毛遂中学 057350

引言

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的重要途径,而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平台,更是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塑造的载体。语文作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要通过作品的主题、写作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设计,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本文将通过分析德育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德育内容,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

1. 德育渗透的内涵与意义

德育渗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作文写作,学生能够在阐述社会现象、描写人物形象等过程中,逐步内化道德观念,提升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非强制灌输,而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的巧妙设计,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例如,在写作主题为“我心中的英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思考什么样的人物是值得敬佩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自然地探讨英雄人物的品德、行为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从而认识到崇高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这种通过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道德的力量。

2. 语文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语文作文教学具有显著的德育功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物、情节、事件等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动机、情节发展等,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反思道德选择与行为后果。例如,在写作《我的理想》时,学生通过表述自己未来的理想和抱负,进一步思考理想背后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义务。教师通过评析学生作文中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道德审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语文作文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更关注学生思考的深度和情感的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定具有德育意义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在文字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的责任与关怀。例如,写作“身边的小人物”时,学生通过描述普通人的品德和行为,感悟到平凡中的伟大与自我责任,进而在写作中体现出道德认知和情感的融合。

3. 德育渗透的理论支持

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可追溯至教育学、心理学及道德哲学的相关理论。教育学认为,德育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学科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语文作文教学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心理学则强调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发展,认为德育应当在符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渗透。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是通过情感共鸣、认知拓展与思维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道德观念。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路径

1. 通过主题选择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主题选择是实现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家庭、人生等方面的道德问题。例如,作文题目“我的责任”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责任。这种主题不仅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感,还促进他们对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认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探讨如何履行个人责任,并反思责任的意义。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责任背后的道德价值,如诚实、正义、爱心等。

2. 通过写作技巧培养德育意识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技巧的培养不仅限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应融入道德教育的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思想表现,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关注人物的品德、动机和行为后果。在作文《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学生通过描写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深入思考与他人交往中的尊重、理解与宽容。教师在评改过程中,可强调人物塑造中的道德抉择,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行为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3. 通过作文评议与反思促进德育成长

作文评议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仅是批改作文,更应通过评议帮助学生反思其写作中的道德取向与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时指出学生在写作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认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在《我的梦想》这一作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梦想的社会价值,分析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的道德责任,并给予积极评价。在作文评议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要求学生对自己写作中的道德观点进行自我检视。通过这种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教育的意义,并在日后的写作和生活中,践行所学的道德观念。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促进了其道德意识的成长和深化。

结论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塑造。通过精心选择作文主题、培养写作技巧以及作文评议与反思,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德育目标融入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种渗透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写作水平,更促进了其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发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作文教学能够成为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道德实践的重要途径。最终,德育渗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发展平台,也为培养具有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社会公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华 . (2019).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探究 . 《语文教学与研究》,38(2),45-48.

[2] 张红 . (2020). 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与实践 . 《教育理论与实践》,34(6),99-102.

[3] 王丽 . (2018). 德育渗透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基础教育研究》,22(4),112-115.

[4] 刘芳 . (2021).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模式与创新策略 . 《中学教育论坛》,29(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