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引导学生主动走进高校思政课堂方法探索

作者

王晓燕 李文秀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学生的内在心理、精神需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思政课堂的思考、尝试、交流,尝试总结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思政课堂的方法。关键词:思政课堂;学生需要;授课理念;教学方法

1.1 高校思政课堂教师教学,在符合学生需求的针对性、促进学生思想成长,进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存在的困难。

我发现我的学生关心的物质的东西多一些。我曾经问过他们梦想是什么?很多同学会说“成为有钱人”。我问:如何成为有钱人?回答是“如何来钱快就怎样”。我惊鄂不已,他们怎么形成的这个想法?在我看来他们还是一些刚刚在年龄上成年的孩子,但是他们一路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没有获得让他们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或者说自信起来、“立起来”往前打拼的教育资源。在我们大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他们是“学不好的差学生”,那作为一个人他们又该如何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尊严呢?于是他们从社会经济大环境看到了一个答案:“有钱”就会受到尊重。所以,他们不敢奢望通过学习被人尊重,那只能通过“有钱”来挽回尊严。

到了大学,拿掉了应试,他们发现日子无聊的发慌,真的失去了目标,眼前茫然一片,他们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于是想起以前在忙碌的生活空间里的游戏时光,那种甜蜜是如此的熟悉,所以她们毫不犹豫地冲进去,心满意足的说“我终于可以玩个够了”。还有一些孩子终于可以自由地玩手机了,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开始,于是一一尝试,无法自拔。他们的理性被破坏了,要想建立起来还有可能吗?一个学生跟我说已经不可能了。有个女孩也跟我说“我们已经被磨平了”。我只是跟他们说“要利用好大学的自由,学会独立生活,尤其是独立思考”可是我觉得对他们来只是这样泛泛地说一说,对学生来说还太抽象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操作。得将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例拿出来。我觉得这些孩子现在正在处在一个过渡期:由原来的的“听话、标准答案、不要胡思乱想”向独立自主,胡思乱想,理性思考,稳定行动转变,对他们来说很难。所以需要一个人很好的平衡好这两个方面“应试教育”与“生活教育、常识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也就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完整教育。这一段时间我思考了很久,我看到了问题,孩子们有困难了,我必须有所行动。可是,我找不到方式,如何靠近他们,如何让他们走进课堂。这就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2 引导学生主动走进高校思政课堂方法探索。

授课理念的转变,由原来的备教材往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转变。刚开始我很忐忑,因为思政课都是很宏大的主题,在我看来难度极大,我努力备课,拼命看书学习。因为这些内容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都是很大的政治主题。所以刚开始的我更注重的是所授课程的内容,我想先把内容弄明白,才能给学生深入浅出。可是当我努力了很多,发现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根本就不听课,我也挺委屈的,想着我花了这么多时间都是无用功。在这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是大学,高职院校,孩子们不再是像中学阶段以知识为主,以应试为主了。而是通过这样的思政课,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能够把自己与他人、社会、国家、世界联系起来,锻炼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社会、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来。也就是体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我也意识到了,我要多了解学生、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授课。也就是要将以前主要“备内容”的备课方式往“备学生”角度转移。也就是贯彻是课程改革常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课堂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转变,用深入浅出、真实生动的课堂素材让课堂“活起来”。我的课堂一直努力贴近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对他们尽量友好、在我权限范围内减轻学生上课的负担和压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跟学生的关系一般比较好,学生都感受到了我的善意,他们很喜欢我,也慢慢靠近我。我的课堂比较活跃,学生还是很愿意跟我互动,尤其是督导老师们来听课,他们就像要表现的小孩子一样一个一个特别认真、投入,我们每次都会在有其他老师来听课的时候“秀一把”,引得听课老师连连称赞。可是只有我知道那不是常态。那课堂的常态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我又陷入了困惑?是否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一样,大家都不累,而且还有营养和乐趣。比如家常饭,我想做好平时的常态课“这道家常菜”。我觉得这周的生态文明建设感觉还不错,我用浅显的方式探讨“大道理”。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所有的宏观思想、政策、以及带来的社会效果都需要用实际的事例,尤其是真人真事的经验教训来给学生讲明白,让学生们从课堂讲述和交流中自己感悟道理。也就是我们必须把课“讲活”,这需要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结合社会熟悉的案例来作为课堂素材。要不然只是空洞和僵硬的“知识、道理、口号”,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办法吸引他们参与进来的。

综上所述,思政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看到真实内在自己和外自的世界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看到我们的社会尤其是身边每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让自己和社会国家一点点发生的改变,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属于自己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机会和机遇,通过课堂的“活”力让学生愿意主动走进思政课堂。

基金项目: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22 年院级课题,课题编号:YKY2022011作者简介:王晓燕(1982—),女,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政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