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团场新闻如何挖掘之我见

作者

郝胜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六团文体广电旅游中心

摘要:写新闻信息稿或通讯稿在兵团团场是个基本功,换句话说就是“吃奶”的功夫,这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写好新闻稿也是推进团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宣传抓手,也是提升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举措,更是弘扬正能量、提升影响力的有效方式。写好新闻稿可以从党中央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团场党委工作报告、各单位工作总结、生产生活动态、工作经验、职工反映等多种渠道来撰写,多种多样形态来报道反映团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民生等诸方面的成绩成效,也可以侧面报道工作中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通过新闻舆论方式跟进工作,加强鼓劲与监督,推进工作卓有成效开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新闻宣传力量。

关键词:团场  挖掘 新闻线索

引言

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7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2018年1月团场主要从事新闻工作的原广播电视站转隶成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工作,与此同时连队政工员随着改革被取消,基层缺乏宣传思想人才队伍,团场新闻宣传工作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2024年6月,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又更新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主要职责增加了宣传、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创建,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倾向也显而易见。如何挖掘团场新闻,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生活处处是学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线索的眼睛,要有善于总结的头脑,要善于深入基层的泥土,总之要“喝墨水”“ 流汗水”“ 趟泥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从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要机遇中挖掘新闻线索。从党的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政策文件、“国之大者”“国之重器”“国之脊梁”等中去挖掘团场的新闻线索。如:从党的全会结合团场实际挖掘新闻线索,从“一带一路”倡议中挖掘一八六团发展口岸经济的新闻线索,从乡村振兴战略中挖掘粮食安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新闻线索,从“两新”政策中挖掘以旧换新刺激团场经济的新闻线索,从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分别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角度挖掘新闻线索,以新闻线索为思路撰写新闻稿,把握住新闻规律,做好团场宣传思想工作。

(二)从1962年一八六团成立以来的屯垦戍边历史中去挖掘。在团场宣传思想工作中,写人物通讯是主旋律,尤其是老军垦人物通讯是上级新闻媒体一直青睐的新闻选题。从老军垦口述兵团历史更生动、更形象,更有吸引力。如:笔者从2014年至今以一八六团001武装民兵值班的老军垦口述故事为主要新闻采访线索,先后撰写了关于白玉书、王海、文秀兰、赵孟仕等老军垦的先进事迹,文章一经刊发,吸引了不少社会关注度。其次,从团场的文献中去挖掘新闻素材,唯有回顾历史、守正创新,才能拥有未来。每值兵团重大节庆或关键节点,必重温屯垦戍边光辉历史,这就需要新闻来支撑,团场的一切历史文献,有利于把这样的新闻报道充实的更厚重、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广度。

(三)从会议信息中去挖掘新闻素材。对于会议信息,在这个“快餐式”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多数人不愿意去细细研读和挖掘,浏览一下,迅速闪过,对会议信息的含金量只是停留在表面。实际上,会议信息的新闻量相当大,我们可以从片言只语中,也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新闻线索。党中央和自治区、兵团、师市和团场党委全会捕捉到新闻信息,比如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些提法:“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两新’政策、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命运共同体等词汇,通过会议反映出来,我们要第一时间捕捉到新闻素材,围绕这些词汇结合团场实际挖掘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获得一波“流量”,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四)从工作经验中去挖掘。好多事对长期干得人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刚刚来到团场工作或者志愿服务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工作经验里也可以透露出新闻信息。目前,在基层团场普遍存在宣传队伍弱化的现象,培养锻炼年轻人是一个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但经验不足是缺陷。对于写好新闻稿,尤其是专业性强的稿子就需要采访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笔者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十余年,直至现在对于专业问题始终重视,对所写新闻稿要高度负责,对于拿不准、吃不透的专业问题,询问专业技术人员,这样自己的新闻稿才会经得起考验,不会被贻笑大方。比如说,对农业知识,刚开始自己也是个门外汉,对兵团大农业知之甚少,这个时候自己就向农业展现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他们经验丰富,能够用通俗易懂的额语言表述出来,便于让读者理解。写专业新闻稿切忌不可闭门造车,“躲在小楼成一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可能就会闹出笑话,让新闻失去了可读性和真实性及严肃性。

(五)从职工反映和诉求来挖掘。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要增强脑力、眼力、笔力、脚力,尤其师在前三个做到位的时候,脚力极为重要,好的新闻是“跑出来的”。坐在办公室里写出的新闻稿,与在田间地头亲自采访的新闻稿有很大的差别。现场采访的新闻稿,现场感极强,能够抓住读者和受众的眼球和心理感应。而坐在办公室写出来的新闻稿,颇有“官样文章”的味道,不温不火,看似四平八稳,实则枯燥乏味。笔者多年来,写新闻稿必去基层采访,必到一线采访,这样写出来的新闻稿,才有温度和深度。在基层采访过程中,我们无意中结识了很多职工群众,间接地与他们成为朋友,关键时刻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新闻素材。比如说职工的供暖供水等民生诉求,团场的好人好事,职工群众直接给笔者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告知,笔者第一时间初步掌握了实际情况,利于下一步新闻采访和报道,更有益处的是对于舆论风险管控也是很有帮助的。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总之,写好团场的新闻稿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倾听,不断提高新闻表达能力。基层连队、社区是团场新闻供稿的主力军,培养一支高质素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极为重要,培养人、锻炼人需要教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让连队、社区的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提高新闻宣传意识和能力,用新闻的效力和魅力来助推团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